孩子口吃怎么办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2-01-01 06:07
- 提问者网友:火车头
- 2021-12-31 07:32
孩子口吃怎么办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12-31 09:04
问题一:孩子说话老是结巴怎么办 结巴不是什么“毛病”啊,呵呵,所以不用遗传什么的。-----------------------------其实挺重要的一个,不要给他过多压力。如果太给小孩压力的话,反而可能越来越严重。有很多事情,不注意,没什么,一旦真拿来当个问题了,反而严重了。失眠也是这样,本来睡不着就睡不着吧,他自己上火,注意力过分关注”自己怎么还不进入梦乡?“,结果越来越成了个事情,真睡不着了。还有比如有的小孩眨眼,或者有时候嘴巴抽搐,往往是心里面有焦虑或者压抑。他的这种行为,本身不自觉的就缓解了焦虑感。但如果专门针对这种外在表现,给他压力,反而可能给他造成一种”紧迫“的冲突,让他更紧张,反而抑制不了这种行为了。那时候就会进入一种”强迫“的状态。”强迫症“可以搜索一下,就是有些东西,本身没什么的,但他自己太作为一种事情来看待,想压制,结果越压制越失去控制,造成很大的困扰。-------------------以前好象看过,想不结巴的话,可以让人在说话的时候,慢一点说,不用着急,先养成一种说话连贯的习惯,然后熟悉了,说话的速度自然就快了,慢慢自然就不结巴了。-------------------有的小孩,小时候结巴,虽然后来好了,但周围给他造成了很大心理压力,虽然不严重,但毕竟得不偿失,小孩子本身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有了。我觉得主要是不要给孩子太多心理压力,不要让他觉得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关注着他,盯着他这点。你说的”小孩难道在家跟自己的父母说话也害怕吗“,其实不难理解,假如有人说自己说话的声音不好听,而且很多人都说,家里人也说,那自己在家人面前,肯定会减少说话,说话前,肯定会有顾虑。这个虽然不是常说的那种”害怕“,但也是一种”压力“啊。老师说“好象是害怕”,说明确实给他的压力大了点,也可能小孩本身比较敏感。父母着急,确实也理解。但要明白,结巴本身,很简单的,自己先不要有不合理的压力。不就是说话磕巴吗,和写字老涂改一样的,本身都很简单。只是给了太多压力,才把事情复杂化了。我好几个朋友都说话也多少有结巴,其实他们倒很受欢迎的,呵呵。[] 查看原帖>>问题二:孩子口吃父母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差异的,有的早些,有的晚些,有的孩子言语表达能力较好,有的较差,这是个体差异,也属正常。许多孩子小时候都出现过一些口吃,但其中80-90%的人长大后会自然消除的,这时的口吃不具有心理因素,所以家长不必对孩子的口吃特意的纠正,更不能指责、嘲讽、打骂孩子,如果方法不对,反倒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产生对讲话的惧怕感而形成心理障碍,造成具有真正疾病意义的口吃病。 孩子越小,矫正越容易。如果孩子出现口吃,不要大惊小怪,让他继续说,让他感到不会因为自己的口吃遭到指责,从而减轻其紧张焦虑感。切忌不要纠正、打断、让他重说一遍,也不要提醒孩子慢慢讲、想好了再说、不要急,这只会加重心理负担导致更加口吃。问题三:> 孩子说话结巴怎么办啊? 口吃是指正常言语节律受阻,表现为言语不自主地重复、发音延长或停止。通俗地说,就是结巴。口吃是幼儿时期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多数为一过性的。据国外研究报道,其中5%的口吃者至少可持续6个月,有的则随年龄的增大仍有口吃。口吃的小儿语言发育是正常的,一般无其他神经方面的异常。
口吃多发生于2~5岁的儿童,多见于体质较弱或特别容易兴奋的孩子,学龄儿童也可见;男孩的发病率多于女孩,是女孩的2~4倍。据报道有90%口吃者发生于2岁。
幼儿发生口吃有他的生理因素,也有其心理因素。
生理性因素:幼儿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用于表达语言的词汇也逐渐丰富起来,但在说话时口腔的肌肉运动能力未达到随心所欲、应用自如的程度。此时面对周围五彩斑斓的世界、新奇的环境、有趣的事件,他们是多么想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准确地描述一下呀,遗憾的是这时他们心里想说的和实际语言表达的往往不能同步,故而出现了口吃的现象。
心理性因素:突然的精神刺激如惊吓、环境的突然改变、严厉的惩罚、强烈的声音就等均可引起口吃。
有的父母不了解幼儿时期孩子语言发育的特点,孩子在刚刚开始学说话时过于急噪,过多地指责,致使孩子不知所措、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起口吃。
其他因素:模仿和暗示:小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原本语言表达没有问题的孩子,当他无意中发现家人或周围的小朋友说话时,觉得好玩,出于好奇,自己就开始模仿起来,久而久之也就出现口吃的现象了。
大脑功能的减退:因某些病致使大脑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因神经的刺激,过度的紧张而发生口吃。
纠正口吃首先应消除环境中的紧张因素,要有耐心地、逐步地进行纠正。
当孩子说话出现口吃的时候,不要耻笑他、斥责他,应耐心地帮助和鼓励他克服自身紧张的情绪,告诉他不要紧张,想好了再慢慢地说;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多与人交往,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胆量,可以教孩子唱歌、朗诵、讲故事等,这样口吃会渐渐地得到纠正;借助专门的语言训练,如松弛肌肉、控制讲话的速度、注意呼吸均匀、延长声母的发音等进行最基本的治疗。
我们曾遇到过这样一位母亲,女儿从2岁起即出现口吃,但处于母亲的爱心生怕此时纠正会给孩子造成心因性损伤,因此始终未对孩子进行口吃的矫正,至今孩子已经4岁多了。其实这位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的,但孩子一步入幼儿园就等于涉足了小社会,小社会中的小朋友们并不明白口吃是怎么回事,就会笑话患有口吃的孩子,其结果同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使孩子产生自卑感,此时就更难以纠正了。因此我们认为,一旦发现孩子口吃的现象,就应及时、尽早矫正,不能一等再等,否则就会延误了孩子的治疗时机。
口吃多发生于2~5岁的儿童,多见于体质较弱或特别容易兴奋的孩子,学龄儿童也可见;男孩的发病率多于女孩,是女孩的2~4倍。据报道有90%口吃者发生于2岁。
幼儿发生口吃有他的生理因素,也有其心理因素。
生理性因素:幼儿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用于表达语言的词汇也逐渐丰富起来,但在说话时口腔的肌肉运动能力未达到随心所欲、应用自如的程度。此时面对周围五彩斑斓的世界、新奇的环境、有趣的事件,他们是多么想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准确地描述一下呀,遗憾的是这时他们心里想说的和实际语言表达的往往不能同步,故而出现了口吃的现象。
心理性因素:突然的精神刺激如惊吓、环境的突然改变、严厉的惩罚、强烈的声音就等均可引起口吃。
有的父母不了解幼儿时期孩子语言发育的特点,孩子在刚刚开始学说话时过于急噪,过多地指责,致使孩子不知所措、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起口吃。
其他因素:模仿和暗示:小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原本语言表达没有问题的孩子,当他无意中发现家人或周围的小朋友说话时,觉得好玩,出于好奇,自己就开始模仿起来,久而久之也就出现口吃的现象了。
大脑功能的减退:因某些病致使大脑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因神经的刺激,过度的紧张而发生口吃。
纠正口吃首先应消除环境中的紧张因素,要有耐心地、逐步地进行纠正。
当孩子说话出现口吃的时候,不要耻笑他、斥责他,应耐心地帮助和鼓励他克服自身紧张的情绪,告诉他不要紧张,想好了再慢慢地说;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多与人交往,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胆量,可以教孩子唱歌、朗诵、讲故事等,这样口吃会渐渐地得到纠正;借助专门的语言训练,如松弛肌肉、控制讲话的速度、注意呼吸均匀、延长声母的发音等进行最基本的治疗。
我们曾遇到过这样一位母亲,女儿从2岁起即出现口吃,但处于母亲的爱心生怕此时纠正会给孩子造成心因性损伤,因此始终未对孩子进行口吃的矫正,至今孩子已经4岁多了。其实这位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的,但孩子一步入幼儿园就等于涉足了小社会,小社会中的小朋友们并不明白口吃是怎么回事,就会笑话患有口吃的孩子,其结果同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使孩子产生自卑感,此时就更难以纠正了。因此我们认为,一旦发现孩子口吃的现象,就应及时、尽早矫正,不能一等再等,否则就会延误了孩子的治疗时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21-12-31 09:35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