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的历史起源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0 05:50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11-09 16:28
太上老君的历史起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痴妹与他
- 2021-11-09 17:56
太上老君的起源为三清之一太清道德天尊。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即以君子居则贵左之意,先以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东汉明帝、章帝之际(公元 58~88 年),益州太守王阜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
汉顺帝时(公元 126~144 年)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 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把先天神降格为后天神。然而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太上老君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
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明朝成祖朱棣崇尚老子为其化身真武大帝大修武当,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之称。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即以君子居则贵左之意,先以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东汉明帝、章帝之际(公元 58~88 年),益州太守王阜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
汉顺帝时(公元 126~144 年)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 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把先天神降格为后天神。然而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太上老君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
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明朝成祖朱棣崇尚老子为其化身真武大帝大修武当,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之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11-09 18:23
太上老君的起源为三清之一太清道德天尊。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即以君子居则贵左之意,先以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东汉明帝、章帝之际(公元 58~88 年),益州太守王阜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
汉顺帝时(公元 126~144 年)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 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把先天神降格为后天神。然而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太上老君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
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明朝成祖朱棣崇尚老子为其化身真武大帝大修武当,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之称。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即以君子居则贵左之意,先以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东汉明帝、章帝之际(公元 58~88 年),益州太守王阜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
汉顺帝时(公元 126~144 年)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 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把先天神降格为后天神。然而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太上老君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
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 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明朝成祖朱棣崇尚老子为其化身真武大帝大修武当,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之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