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蕲蛇有毒么。
答案:6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5 01:29
- 提问者网友:留有余香
- 2021-11-24 02:56
吃蕲蛇有毒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逐風
- 2021-11-24 04:00
最好把毒牙中残留的毒液清洗干净,但最好不要把毒牙放进去,因为不太容易洗干净,要用特殊的东西洗,最好不要放,其它的像皮和头去鳞就可以了!
最后我再说一下蕲蛇(五步蛇)是国家保护动物,我们提倡保护动物,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更何况是蛇,蛇是有益动物!!!
请大家保护动物!!!!!!!!!
最后我再说一下蕲蛇(五步蛇)是国家保护动物,我们提倡保护动物,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更何况是蛇,蛇是有益动物!!!
请大家保护动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封刀令
- 2021-11-24 09:49
蕲蛇
蕲蛇
拼音名:Qishe
英文名:AGKISTRODON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304
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
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
片。
【性状】 本品卷呈圆盘状,盘经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
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
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
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
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
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 枚。气腥,味微咸。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稀乙醇作
溶剂,不得少于10.0%。
【炮制】 蕲蛇 去头、鳞,切成寸段。
蕲蛇肉 去头,用黄酒润透后,除去鳞、骨,干燥。
酒蕲蛇 取净蕲蛇段,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每100kg蕲蛇 ,用黄酒20kg。
【性味与归经】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呙}斜,
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用法与用量】 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 。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传说在明朝时期,有一对广西青年男女为了逃婚,到了湖北的蕲州。不久那位男青年就病倒了,他俩只好在附近找个客栈住下。女青年很快找来郎中,那郎中一见患的是麻风病,吓得连诊费也不收就走了。此事一时在客栈内传开了,客栈老板也要将他俩赶出店门。女青年只好再三向客栈老板求情,老板才勉强同意,让他俩在客栈后的一间破瓦屋里住下。不到一个月,钱就花光了,为了糊口,女青年只好每天沿街乞讨。有一天,女青年讨饭很晚还没回来,男青年在破屋里等得又渴又饿,实在受不了,眼睛东瞧西望,想找到一点吃的或喝的东西。说也巧,他竟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半瓮酒。他用碗舀起来就喝,一连喝了几大碗,就醉醺醺的睡着了,醒来后竟感到周身舒服多了。以后,他无论是渴还是饿,每天都去舀瓮里的酒喝,喝了就睡。日子一长,身上的麻风病竟然好了,精神也大振起来。一天他俩正商量要动身回老家,那客栈老板一瞧,病人竟痊愈了,忙问他俩是怎么医好的。男青年指着那酒瓮说:“是喝你的酒治好的。”老板听后哪里相信,忙派人请来名医李时珍,又叫人把那酒瓮抬到屋外亮处,仔细一看,发现酒瓮底处有一条蕲蛇。李时珍说:“是不是蕲蛇在起作用呢?”于是,李时珍亲自捉了一些蕲蛇,制成蕲蛇酒,试治了一些麻风病人,也都很有效,从而证实了蕲蛇泡酒能治疗麻风病症。
蕲春--蕲蛇
蕲蛇是蕲春著名的特产,它与蕲龟、蕲竹、蕲艾合称为“蕲春四宝”。
蕲蛇属蝮蛇科,蝮蛇属,为剧毒蛇。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因其全身黑质白花,故又名白花蛇,还因为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所以还名褰鼻蛇。头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称“念珠斑”。尾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俗称“佛指甲”。蕲蛇若被逼捕得它无路可走时,它就调转“尾利钩”,破腹自杀,“死而眼光不陷。”
蕲蛇虽毒,却是我国的名贵传统中药,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也是出口的珍贵药材。关于它的习性和药用价值,在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说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巳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宋庄绰《鸡肋编》载“白花蛇”条云:“今医家所用,惟取蕲州蕲阳镇山中者。去镇五六里有灵峰寺,寺后有洞,洞是皆此蛇,而极难得。得之者以充贡。洞内外财产,虽枯两目犹明;至黄梅诸县虽邻境,枯则止一目明;其舒州宿松县又与黄梅为邻,间亦有之,枯则两目皆不明矣。”明大医药学家李明珍曾几次上蕲州龙峰山,目睹蕲蛇吃石南藤及其被捕情况,根据实地观察,写了《白花蛇传》。他还在《本草纲目》中,对蕲蛇的形态、习性、捕捉干制的方法和用途作了详尽的记述。他说:“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据他说:真正的蕲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背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旁有念珠斑,尾尖有一佛指甲,多在石南滕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剖之置水中,自反尾涤其腹。“《尔雅·翼柴》亦有类似记载:蛇死后皆闭,惟蕲州花蛇开。如生舒、蕲两界间者,则一开一闭,故人以此验之。”
蕲蛇旧时产于蕲州龙峰山、麒麟山、凤凰山、雨湖一带,蕲春、浠水交界的三角山亦偶尔有可得。据清初顾景星的《黄公说字》说:“谨按蕲地花蛇,有黄白黑三种,黄白二花可货数十金。黑花不过数金而已。昔产龙峰山洞,今无有,惟三角山出,一岁不能多得,土人获此物必食荤物方可。否则,其走如飞,牙利而毒,如人手足为口齿所创,必以刀断去,稍迟则不能救。”并说:“市肆所货,皆浙蛇,非蕲蛇,花与指甲皆同,土人亦莫能辨。但三角山在二蕲交界之处,相传蛇一逾界,则只一目,……。”蕲蛇名贵求之者多。《黄州府志》载有民谣曰:“白花蛇,谁教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舟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蕲蛇性喜潮湿阴凉处,多穴居栖息在山谷溪涧岩石上,落叶间,竹林下,草丛中,外出往往伏于烂草枯叶之间,以便于发起进攻、猎取食物和隐蔽自己。
蕲蛇属广食性蛇类,它的食物有蛙、蟾蜍、蜥蜴、鸟类和鼠类,其中以吃鼠类的频率为最高。蕲蛇为胎生,产子甚稀,成长又慢,是为稀有动物。
蕲蛇味甘咸,性温。蛇肉具有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并有镇痉、止痒之功能,能治风湿性关节酸痛、四肢麻骨神经痛、风瘫疠风、遍身疥癣、黄癣、皮肤瘙痒、恶疮疥癣、小儿惊风、口疮等疾。
蕲蛇窖酒,色清澄,味清润而芳香,具有祛风、活络、舒筋活血、祛寒湿、强壮滋补和治疗跌打损伤等功效,是治疗麻风病的特效药。《鸡肋编》:“以轻小者为佳,四两者可值十千足。”又说:“夏月食盖盆子者,治疾犹有功。”
蕲蛇
拼音名:Qishe
英文名:AGKISTRODON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304
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
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
片。
【性状】 本品卷呈圆盘状,盘经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
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
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
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
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
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 枚。气腥,味微咸。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稀乙醇作
溶剂,不得少于10.0%。
【炮制】 蕲蛇 去头、鳞,切成寸段。
蕲蛇肉 去头,用黄酒润透后,除去鳞、骨,干燥。
酒蕲蛇 取净蕲蛇段,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每100kg蕲蛇 ,用黄酒20kg。
【性味与归经】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呙}斜,
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用法与用量】 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 。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传说在明朝时期,有一对广西青年男女为了逃婚,到了湖北的蕲州。不久那位男青年就病倒了,他俩只好在附近找个客栈住下。女青年很快找来郎中,那郎中一见患的是麻风病,吓得连诊费也不收就走了。此事一时在客栈内传开了,客栈老板也要将他俩赶出店门。女青年只好再三向客栈老板求情,老板才勉强同意,让他俩在客栈后的一间破瓦屋里住下。不到一个月,钱就花光了,为了糊口,女青年只好每天沿街乞讨。有一天,女青年讨饭很晚还没回来,男青年在破屋里等得又渴又饿,实在受不了,眼睛东瞧西望,想找到一点吃的或喝的东西。说也巧,他竟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半瓮酒。他用碗舀起来就喝,一连喝了几大碗,就醉醺醺的睡着了,醒来后竟感到周身舒服多了。以后,他无论是渴还是饿,每天都去舀瓮里的酒喝,喝了就睡。日子一长,身上的麻风病竟然好了,精神也大振起来。一天他俩正商量要动身回老家,那客栈老板一瞧,病人竟痊愈了,忙问他俩是怎么医好的。男青年指着那酒瓮说:“是喝你的酒治好的。”老板听后哪里相信,忙派人请来名医李时珍,又叫人把那酒瓮抬到屋外亮处,仔细一看,发现酒瓮底处有一条蕲蛇。李时珍说:“是不是蕲蛇在起作用呢?”于是,李时珍亲自捉了一些蕲蛇,制成蕲蛇酒,试治了一些麻风病人,也都很有效,从而证实了蕲蛇泡酒能治疗麻风病症。
蕲春--蕲蛇
蕲蛇是蕲春著名的特产,它与蕲龟、蕲竹、蕲艾合称为“蕲春四宝”。
蕲蛇属蝮蛇科,蝮蛇属,为剧毒蛇。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因其全身黑质白花,故又名白花蛇,还因为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所以还名褰鼻蛇。头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称“念珠斑”。尾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俗称“佛指甲”。蕲蛇若被逼捕得它无路可走时,它就调转“尾利钩”,破腹自杀,“死而眼光不陷。”
蕲蛇虽毒,却是我国的名贵传统中药,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也是出口的珍贵药材。关于它的习性和药用价值,在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说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巳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宋庄绰《鸡肋编》载“白花蛇”条云:“今医家所用,惟取蕲州蕲阳镇山中者。去镇五六里有灵峰寺,寺后有洞,洞是皆此蛇,而极难得。得之者以充贡。洞内外财产,虽枯两目犹明;至黄梅诸县虽邻境,枯则止一目明;其舒州宿松县又与黄梅为邻,间亦有之,枯则两目皆不明矣。”明大医药学家李明珍曾几次上蕲州龙峰山,目睹蕲蛇吃石南藤及其被捕情况,根据实地观察,写了《白花蛇传》。他还在《本草纲目》中,对蕲蛇的形态、习性、捕捉干制的方法和用途作了详尽的记述。他说:“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据他说:真正的蕲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背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旁有念珠斑,尾尖有一佛指甲,多在石南滕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剖之置水中,自反尾涤其腹。“《尔雅·翼柴》亦有类似记载:蛇死后皆闭,惟蕲州花蛇开。如生舒、蕲两界间者,则一开一闭,故人以此验之。”
蕲蛇旧时产于蕲州龙峰山、麒麟山、凤凰山、雨湖一带,蕲春、浠水交界的三角山亦偶尔有可得。据清初顾景星的《黄公说字》说:“谨按蕲地花蛇,有黄白黑三种,黄白二花可货数十金。黑花不过数金而已。昔产龙峰山洞,今无有,惟三角山出,一岁不能多得,土人获此物必食荤物方可。否则,其走如飞,牙利而毒,如人手足为口齿所创,必以刀断去,稍迟则不能救。”并说:“市肆所货,皆浙蛇,非蕲蛇,花与指甲皆同,土人亦莫能辨。但三角山在二蕲交界之处,相传蛇一逾界,则只一目,……。”蕲蛇名贵求之者多。《黄州府志》载有民谣曰:“白花蛇,谁教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舟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蕲蛇性喜潮湿阴凉处,多穴居栖息在山谷溪涧岩石上,落叶间,竹林下,草丛中,外出往往伏于烂草枯叶之间,以便于发起进攻、猎取食物和隐蔽自己。
蕲蛇属广食性蛇类,它的食物有蛙、蟾蜍、蜥蜴、鸟类和鼠类,其中以吃鼠类的频率为最高。蕲蛇为胎生,产子甚稀,成长又慢,是为稀有动物。
蕲蛇味甘咸,性温。蛇肉具有祛风湿,散风寒,舒筋活络,并有镇痉、止痒之功能,能治风湿性关节酸痛、四肢麻骨神经痛、风瘫疠风、遍身疥癣、黄癣、皮肤瘙痒、恶疮疥癣、小儿惊风、口疮等疾。
蕲蛇窖酒,色清澄,味清润而芳香,具有祛风、活络、舒筋活血、祛寒湿、强壮滋补和治疗跌打损伤等功效,是治疗麻风病的特效药。《鸡肋编》:“以轻小者为佳,四两者可值十千足。”又说:“夏月食盖盆子者,治疾犹有功。”
- 2楼网友:渡鹤影
- 2021-11-24 08:23
无毒
- 3楼网友:duile
- 2021-11-24 06:47
无毒 但要注意卫生
- 4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11-24 05:23
当心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