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舞台美术的表现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17:53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11-14 17:58
舞台美术的表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余生
  • 2021-11-14 18:29
中国现代舞台美术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国现代舞台美术是民族戏剧综合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民族文化的延续性,而且更体现了拓展时代的创造性。它随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以“虚拟性”的自由舞台空间,“程式性”的场面布局和切末的运用,形成了装饰的外观、写意的神韵、民俗画的形式、文人画的意蕴的表现魅力。当然任何种类的文化艺术都要受到时代的变迁、多民族的融合、人文社会的精神及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舞台美术的样式也同样受到剧种、观念、流派以及观众审美心理、舞台的物质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何况戏剧综合艺术又是多学科知识的有机组合,它呈现出丰富的式样、多姿多彩的景象,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
中国现代舞台美术作品无一不沉浸着民族文化思维,文化传统精髓的厚重底蕴。现代京剧《骆驼祥子》的舞美设计更具有开拓精神,黄海威先生的舞台美术设计也颇具匠心,他把握了多种的艺术手段,充分运用了民族化的地域特征、强烈的、鲜明的色彩对比、夸张的线条、象征性的、写意性的艺术手法,创造性地完成了现代京剧《骆驼祥子》的戏剧舞台美术演出空间的造型。设计者即传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虚与实的艺术表现,在虚实相生、以虚拟实、因虚得实的种种表现手段和处理方法上,都达到了真境而升华神韵的艺术效果,再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空灵、运化、万物在虚空中流动的空间意识。而线性结构又使空灵的空间产生内在的动律,使时空合一,传承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连贯而又流畅的戏剧节奏。
现代京剧《骆驼祥子》的舞台底幕是一整面厚重厚黑的倾斜的城墙,它给观众一种喘不过气的艺术冲击力。在这片倾斜的天地里,既有元代戏曲壁画与梅兰芳的一套门帘台帐的传统基本元素和形制,又运用了现代写实绘画手法,在舞台美术的图案装饰上大胆的运用了厚重的城墙、斜置的狮子及流动的线条,更符合当代美学的原则和受众审美的需求。多种元素的组合与运用,继承传统和开拓现代的结合,带给观众的是一个全新的艺术享受。
现代京剧《骆驼祥子》绘景的色彩运用,从深层次观察也尽显出了中国绘画的韵律,舞台上没有丰富的色彩,以黑灰色为主调的笔触却表现出强烈的对比,给剧情注入了历史的凝重和沧桑感。色彩的冷暖、光线、结构、透视等,寻找着人的精神,生命的渴望,人性的秘密。舞台色调服从剧情的二度艺术创作,虚实相生、隐喻象征的艺术手法给观众提供了更有力度和深度的审美。
中国戏曲多年完善起来的艺术美学特征,不受任何条件与观念的制约,在现代京剧《骆驼祥子》的舞台美术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自由的演出体制。中国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走的是不断延续传统,又创新与现代艺术的追求。 潮剧早期的舞台美术,可见之明刻本《荔镜记》 、 《荔枝记》的插图。陈伯贤着官衣戴纱帽,陈三入府为奴穿短衣裤,戴高罗帽,黄五娘穿帔裙梳高髻等服饰扮相,具有明代服制和地方风采。现存清代康熙年间潮州修堤竣工庆祝演戏图,系六柱戏棚,台中挂竹帘作幕,两边夹有绣帐为幛,帘后有扮八仙的演员,帘前摆一桌二椅,并有乐队分坐两边等,从中约可窥见明清时代潮剧演出的舞台概貌。潮剧舞台美术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早期潮剧是在乡村士台、神庙戏台或庭园戏台演戏,主要只提供演出场所,舞台装置很简单,服装多用布制,人物造型简朴,以桨代船,以鞭当马,围布作城等象征性砌末,也和许多兄弟剧种一样保持着它的古老形态。
舞台美术随着演出内容(剧目)、演出条件(舞台)的变化而变化。清光绪末叶,是潮剧一个繁盛的年代,当时有潮剧200余班,不仅活动于各地临时搭起的戏台,或泥土建筑的庙台,并开始进入市镇的营业性戏园。台面也逐渐扩大,戏棚从六柱、九柱到十二柱。物质条件促进了舞台装置形式的变革。在本世纪20年代,潮剧普遍采用绣花帐幔作舞台装置,初时与京剧的“守旧”相似,后来发展成为三门四柱式的传统绣棚面。金碧堂皇的绣帐幕,“顾绣”特色的戏服,以及桌围、椅帔、床帐等装饰砌末,都以绣为主,把潮州刺绣工艺特点表现于舞台,浑然一体,很具地方特色。此时舞台还没用布景,主要靠演员的表演,从表演中产生景。但却十分重视服装和头饰,人物穿戴不断创新,戏班常以“服饰新颖”的广告以招徕观众,并严格遵循“宁穿破,不穿错”的戏曲服装穿戴规制,保持戏曲的特点。“五四”运动以后,话剧开始在中国兴起,潮剧除上演传统古装戏外,渐渐汲取话剧的剧材及演出模式,上演《绛玉掼果》、《群芳楼》及30年代前后,将电影改编为潮剧的《姐妹花》 、 《人道》等一批时装文明戏,演出形式较为自由,舞台装置也开始追求时代感,—废以前的绣幕台面,代之以布画幕景。时装戏的服装出现穿西装、长衫、马褂、旗袍一类现代服装和人物造型。时装剧目的演出,是对传统的演出形式的一次冲击,推动了舞台美术的变化。之后,接踵而来的是一些戏班排演《火烧红莲寺》等剑侠神怪的长连戏,大搞机关布景,舞台上出现水景、火景等“活景”,以追求票房价值。“活景”由于与写意性的戏曲风格不协调和成本高、装置困难等原因,未能持续和发展。
潮剧上演时装戏,经历二、二十年不衰。这段时期的舞台装置以绘画为主,仍挂绣花“太平圈”和绣花门帘。不论演传统戏或时装戏,都在台中央垂挂整幅式绘画的布景,分别宫殿、公堂、闺阁、庙寺或现代的富户、穷家、街道等景象,通过绘画透视以表现立体结构。并按剧中环境的变化而更换布景。这类布景,过分写实,局限性大,但也能满足当时观众对舞台布景的欣赏要求。
建国以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潮剧的舞台美术跟着戏曲改革的步伐向前迈进。50年代初,随着潮剧改革的开展,首先改革舞台台面,汲取话剧舞台装置模式,把绣幕台面改为镜框式的布幕台面。按每个具体剧目,结合编、导、演来设计布景、服饰,做到一戏一景。服装也成立制作工场,为全区6个职业潮剧团设计和制作服装。
1956年成立广东省潮剧团,该团的舞台设计,在潮剧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不同剧目设计出各种不同风格布景,又把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等部门组成一个整体,统一在戏剧综合艺术的构思下,进行创作,为全区潮剧舞台美术的发展起示范作用。
60年代,以广东潮剧院舞台美术工厂为中心,各县潮剧团先后配置专职舞台美术设计人员,形成一个包括设计、制作、搜集、整理、研究的舞台美术设计系统,使潮剧舞台美术出现一个繁荣发展的局面。
80年代,舞台美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新时代人们戏剧观念的更新,现代科学技术日益进步,戏剧品种相互影响,灯光投影等现代舞台装置涌现于戏剧舞台,各种风格的舞美设计丰富多彩。舞台美术设计,有的侧重于纵向继承,力求符合潮剧传统表演风格,有的倚重于横向借鉴,力求创造新的表现形式,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随着现代舞台美术的创新发展,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分工更加细致,舞台设施也日益庞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