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船到这儿,渐渐接近阳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2:02
  • 提问者网友:箛茗
  • 2021-01-03 08:47
朗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船到这儿,渐渐接近阳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可不是嘛,右首山顶那块石头,简直是个妙手雕成的石人,穿着长袍,正在侧着头往北瞭望。下边有个妇人,背着娃娃,叫做望夫石。不待你问,船家又该对你说了:早年闹灾荒,有一对夫妇带着小孩,背着点米,往桂林逃荒。逃到这里,米完了,孩子饿得哭,哭得夫妇心里像刀绞似的。丈夫便爬上山顶,想瞭望桂林还有多远,妻子又从下边望着丈夫。刚巧在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头。这是个神话,却又是多么痛苦的事实。  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假如你听见船家谈起媳妇娘(新娘)岩的事情,你更能懂得我的意思。媳妇娘岩是阳朔境内风景绝妙的一处,杂乱的岩石当中藏着个洞,黑黝黝的,洞里是一潭深水。  船家指点着山岩,往往叹息着说:“多可怜的媳妇娘啊!正当好年龄,长得又俊,已经把终身许给自己心爱的情郎了,谁料想一家大财主仗势欺人,强逼着要娶她。那姑娘坐在花轿里,思前想后,等走到岩石跟前,她叫花轿停下,要到岩石当中去拜神。一去,就跳到岩洞里了。”  到这儿,你兴许会说:“这都是以往的旧事了,现在生活变了样儿,山也应该改改名儿,别尽说这类阴惨惨的故事才好。”  (1)这四段讲了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中有一个过渡句,请找出来,仔细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理解正确一项是(  )  A.作者非常矛盾,一方面感叹江山的美丽,一方面又同情劳动人民。  B.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C.作者没有想到,这么美的江山居然记录着这么悲惨的故事。  (4)读了“望夫石”和“媳妇娘岩”两个故事,说说这两个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什么美好品质?请用概括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都是以往的旧事了,现在生活变了样儿,山也应该改改名儿,别尽说这类阴惨惨的故事才好。”你同意吗?谈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较下面两段话的不同,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①右手山顶那块石头,简直是个妙手雕成的石人,穿著长袍,正在侧着头往北瞭望。下边有个妇人,背着娃娃,叫做望夫石。不待你问,船家又该对你说了:早年闹灾荒,有一对夫妇带着小孩,背着点米,往桂林逃荒。逃到这里,米吃完了,孩子饿得哭,哭得夫妇心里像刀绞似地。丈夫便爬上山顶,想瞭望桂林还有多远,妻子又从下面望着丈夫。刚巧在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头。  ②“望夫石”——右首山顶有两个石人,高山上的是丈夫,小山上的是妻子,她背着孩子在下面向上望着丈夫,故名望夫石。传说是一对船家夫妻,行船到此,水枯搁浅,船上斗米吃完,上山看有无船来好求救,结果没有等到,双双化为石头。  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1-03 10:10
答案:略解析:   (1)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望夫石的故事,一个是媳妇娘岩的故事。两个故事都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苦恨,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这一句承上启下叙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苦恨。  (3)B  (4)望夫石的故事:“亲人之间的爱”。媳妇娘岩的故事:“追求自由幸福”。  (5)同意和不同意都可以,但要言之成理。  (6)喜欢第一个故事。因为第一个故事设计了小悬念,叙述曲折生动,特别是饱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更加感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1-03 10:50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