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武昌湖的渔业生产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05:07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11-13 02:09
武昌湖的渔业生产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11-13 03:27
武昌湖的鱼类产量在建闸前后亦有很大变化。建闸前平均每年鱼产量180万斤,1954年高达209万斤,以青、草、鲢、鳙、鲤、鳊为主,个体大,5~10公斤的大鱼很常见。建闸后,鱼产量急剧下降,年平均100万斤,最低1976年不足60万斤,大鱼极少见,以小杂鱼占优。从1978年起开始投放鱼种,至1979年共投放草鱼494万尾,尽管由于草鱼投放量过大,草鱼喜食的黑藻、金鱼藻全吃光,继之被草鱼咬断的苦草叶片漂浮水面,腐烂发臭,引起水质恶化,草鱼大量死亡,高峰期每天死鱼达万斤以上,个体重2~3斤,总共死亡草鱼10万斤,1980年开始试捕鲜鱼有119.4万斤。这一成果振奋了群众养鱼的积极性。从1980年起,一方面减少草鱼投放量,增加了滤合性和杂食性鱼类的放养性;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措施上加以提高,实行“三级放养”,即在3月份利用湖汊拦养鱼种,6月让鱼种进入武昌湖,9月再进入青草湖,提高放养回捕率,保持在2~3%左右;第三实行场、乡联营,按湖岸线划段,分段包干负责,渔场专职人治理和沿湖乡、村联合巡逻,严格管理。武昌湖鱼产量得以迅速恢复和提高,每年产量都在150万斤以上,1983年接近200万斤的水平。事实证明,场乡联营,有利国家、集体和个人,是稳定和维持武昌湖渔业生产秩序的有效途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