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20世纪现代派美术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21:01
  • 提问者网友:王者佥
  • 2021-01-25 20:26
美术分那几个流派
总体风格特证
在美术史上的意义或者影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1-25 21:40
1 .荷兰设计师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德设计的《红黄蓝三色椅》被称作“古典家具与现代家具的分水岭”。
2 .芬兰现代工艺的邹型是二次大战期间形成的,战后芬兰的现代工艺逐步成熟,并成为北欧工艺模式的代表。
3. 芬兰工艺家阿尔瓦设计《萨三火伊花瓶》的设计创意源自自然形态和米罗等现代派艺术大师的影响,今天,已成为芬兰现代工艺的象征,进入芬兰家庭。
4.工艺美术是人类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镜子。
5.所谓西方近代工艺美术,包括新古典主义之后的,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各种风格的工艺美术,既不受工艺才质加工手段的制约,不受物质或精神功能的限制,又无视任何美学标准的新生的工艺文化现象。
6.“包豪斯”不仅是艺术教育单位,也时常到新艺术运动的中心,在教学与实践中总是力图打破纯艺术和工艺技术之间的界限,在设计中追求功能优势和几何形的简明,反对一切传统的痕迹与手工业的表现等多余的矫饰。
7.西方近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并不均衡,但风格大致可以分为:
a.传统风格,使用现代材料,表现怀旧情恩和复古意趣。
b.装饰风格,强调工艺品的装饰性,忽略材质肌理展现。
c.现代风格,忽略装饰性表现。
d.前卫风格,无视工艺美术作品的实用功能,强调单纯的美和刺激,强调视觉冲击和工艺家个性表现。
8.美国现代工艺的特色:
a.作品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b.色彩绚丽富于激情。
c.表现内容幽默娱乐。
d.注重材料的肌理效果和特征。
e.很少带有实用功能,以陈设,观赏为目的,具有前卫风格的工艺品。
9.英国现代工艺美术发展的特征:
a.陶瓷玻璃工艺兴盛,金属木器较为衰弱。
b.具有实用功能的作品少,绝大多数作品成为艺术语言极强的观赏品。
c.主体作品占主导地位,造型奇异,做工考究,充满浪漫气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逐風
  • 2021-01-25 22:04
现代派文学从什么时候算起?   现代派文学开始的年限应在什么时候?这是多年来中外众多评论家争论不休的问题。   以美国诗人e•庞德为化表的人认为,中世纪以后五、六百年的文学都可称为现代派。美国批评家爱德蒙•威尔逊在其名著《阿尔克塞尔的城堡》中把1870年作为现代派文学的起点。美国批评家西利尔•康诺利等人认为1880年应作为现代派的起点。《现代传统》的编者、研究乔伊斯和叶芝的专家理•艾尔巴和查•费德尔逊则认为现代派的起源的上限定在1900年更为合理。但是,中外研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专家大都支持丹麦著名批评家勃兰克斯的观点,认为1890年才是现代主义的真正开始。我国著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哀可嘉先生说:“我觉得还是选择一个对它们说来是折中的时间——1890年作为现代派文学的上限为好。”   然而,我们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正式开始时间应该是1857年,即第一个比较典型的象征主义者波德莱尔的第一部典型的象征主义诗歌恶之花问世的那一年。我们这样说是因为:一、《恶之花》是第一部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也是第一部全面冲破传统的诗歌艺术、开创新的路子的作品。它的问世,标志着象征主义的兴起、现代派文学的正式出现。二、《恶之花》是后来一百多年里出现的各种现代派文学流派和著作的总根源,在大多数现代派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和痕迹。三、《恶之花》具有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征,它本身就是一部典型的现代派文学作品。在题材上,现代派文学企图挖掘作者自己的内心世界。《恶之花》第一次实行了笔触的大转移,深入到了诗人的内心深处,同时还把社会之恶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对象来描写;在艺术技巧上,现代派广泛运用暗示、象征、烘托、对比、意象等手法,以发掘人物内心的奥秘,而这正是《恶之花》的主要艺术特征,诗人波德莱尔发展了瑞典神秘主义哲学家史登堡的“对应论”,把山水草木看作向人们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办公世界能互相感应、契合。诗人可以运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正是这种强调用有物质感的形象通过暗示、烘托、对比、渲染和联想的渠道来表现的方法,后来就成为象征派诗歌以及整个现代派文学的基本方法。四、继波德莱尔《恶之花》之后,在1890年以前出现了魏尔伦的《诗的艺术》(1884)、兰波的《醉舟》(1871)、玛拉美的《牧神的午后》(1876)等著名的象征主义诗篇,而且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一个前期象征主义流派。1898年以前,这几位诗人相继过世。因此,1890年是前期象征主义的末端,而不是开始。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1857年到1898年,是前期象征主义兴衰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40年的历史,是整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总源。把现代派文学史的上限划到1857年是完全合理的   现代派文学的下限是什么时候?   中外不少评论家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到1970年左右就结束了,因此,它的下限自然也划在1970年。对此,我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法国的存在主义直到1980年萨特离世才基本不存在了。萨特离世后,它在美国尚有余波,更何况,它已渗透到在欧洲、美洲、拉美洲出现的许多现代派文学里。新小说派领袖罗布——格里耶至今仍在创作和宣传他的观点,而且因为另一位新小说派大师克洛德•西蒙于198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法国再次出现了“新小说派热”。吸收了欧美各现代派的因素而形成的拉美现代派文学,如魔幻现实主义等正方兴未艾。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是在80年代(198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如此说来,现代派文学虽然已不象五、六十年代那样盛行,但仍有着强烈的余波。而且是不是会出现新的高潮?也未可知。它的下限还是个未知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