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三岭二槽
答案:5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18:36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03-20 03:46
一山三岭二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3-20 05:06
川东平行岭谷地区的背斜顶部,最常见的形态是一山二岭一槽和一山三岭二槽,另外一山一岭无槽也比较多,在极个别地方甚至有一山四岭三槽的。
这些不同形态,都是因为背斜顶部受拉张应力,导致裂隙发育,岩石脆弱易风化而形成的。
许多人都知道背斜顶部受拉应力而变得疏松,向斜底部受压应力变得致密坚固。但是这是不全面的,其实并非背斜岩层一定被拉张、向斜岩层一定被压缩。
事实上褶皱的受力情况如附图中的第一幅所示,被斜的上层岩石受拉张而变得疏松易风化,但背斜的地层岩石却是受压的;而向斜正好相反。在褶皱中层的岩石,则即不被拉张,也不被挤压,属于中性层。
因此,背斜顶部上层的岩石确实是易风化剥离的,但如果剥离暴露出了下层相对致密坚固的岩层时,则背斜顶部形成槽谷的趋势就会变慢甚至停止。
基于以上的原理,再参考附图中的第2、3、4、5四个图片,我想你应该明白一山二岭一槽、一山三岭二槽、一山一岭无槽、一山四岭三槽等各种地貌的成因了。
另外,由于被斜各部分的曲率不同,导致各部分受拉应力大小不一致从而引起各部分致密程度不同,也可能形成一山三岭二槽或一山一岭无槽的地貌,请参考附图中的6和7。
这些不同形态,都是因为背斜顶部受拉张应力,导致裂隙发育,岩石脆弱易风化而形成的。
许多人都知道背斜顶部受拉应力而变得疏松,向斜底部受压应力变得致密坚固。但是这是不全面的,其实并非背斜岩层一定被拉张、向斜岩层一定被压缩。
事实上褶皱的受力情况如附图中的第一幅所示,被斜的上层岩石受拉张而变得疏松易风化,但背斜的地层岩石却是受压的;而向斜正好相反。在褶皱中层的岩石,则即不被拉张,也不被挤压,属于中性层。
因此,背斜顶部上层的岩石确实是易风化剥离的,但如果剥离暴露出了下层相对致密坚固的岩层时,则背斜顶部形成槽谷的趋势就会变慢甚至停止。
基于以上的原理,再参考附图中的第2、3、4、5四个图片,我想你应该明白一山二岭一槽、一山三岭二槽、一山一岭无槽、一山四岭三槽等各种地貌的成因了。
另外,由于被斜各部分的曲率不同,导致各部分受拉应力大小不一致从而引起各部分致密程度不同,也可能形成一山三岭二槽或一山一岭无槽的地貌,请参考附图中的6和7。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家
- 2021-03-20 07:25
朋友,这题不难,用不着200分.
背斜因隆起构造疏松,易被流水侵蚀.向斜因受压缩,构造紧密,不易被侵蚀.背斜部分被侵蚀,成山谷,即槽;向斜部分所受侵蚀较少,即成为了山岭.
你堆一个沙丘实验一下,把沙丘冲开两个槽,看看是不是成为了“一山三岭二槽”了.
背斜因隆起构造疏松,易被流水侵蚀.向斜因受压缩,构造紧密,不易被侵蚀.背斜部分被侵蚀,成山谷,即槽;向斜部分所受侵蚀较少,即成为了山岭.
你堆一个沙丘实验一下,把沙丘冲开两个槽,看看是不是成为了“一山三岭二槽”了.
- 2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3-20 05:48
其实答案去年就有了,只不过如有图片说明更清楚。我有空画完上送一个上来。
- 3楼网友:过活
- 2021-03-20 05:38
“一山三岭二槽”,应该与一山二岭一槽”成因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背斜岩层中容易被侵蚀风化的石灰岩层被难以侵蚀的岩层比如玄武岩、花岗岩等包夹,形成“夹心饼干”的结构,当由于外力作用使得这个“夹心饼干”的底部露出地表时,由于中部的岩层侵蚀速度快,两边相邻的岩层侵蚀速度慢,使得中部的岩层形成了“槽”,而相邻的岩层形成了“岭”,于是便形成了一山三岭二槽”。
- 4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3-20 05:12
广安市渠江以东的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属川东平行褶皱岭谷山脉,由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褶皱而成。山脉呈条状,平行排列,顶部一般较平缓,两翼较陡而对称。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顶盖硬砂岩被剥蚀,其下部石灰岩出露并经流水侵蚀发育为槽谷,原来的山脊顶部因此出现"一山三岭二槽"或"一山二岭一槽"形态。渠江以西的金城山,顶部平坦而两侧陡峭,岩层组成单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