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梅兰芳”的影评大家推荐一篇,好吗?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8 04:26
  • 提问者网友:遁入空寂
  • 2021-11-17 06:17
关于“梅兰芳”的影评大家推荐一篇,好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毛毛
  • 2021-11-17 07:38
个人觉得这篇不错:

  在经历了《无极》的风波后,陈凯歌从“蜚声国际”走到了“声名狼藉”。这就是万事万物在这个宇宙中的终极规律:立很难,毁很易。人们都快忘记了他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只记得后现代主义解构过的“馒头血案”。

  然而这一次,可以用作大张旗鼓宣传的名号,是梅兰芳。响亮,传奇,永不褪色。陈导在他试图从玄妙的“无极”中阐释天地哲学的努力中失败后,才意识到手上最玩得转的,还是那些帮助他功成名就的传统题材。于是《梅兰芳》的片头字幕显现的那一刻,落寞的锣鼓声在字后鸣响,霎时间令人感觉昨日重现。仿佛那一个关怀人文,关怀民族,关怀国粹的老朋友,又带着新作,踏踏实实地回来了。

  影片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出:师徒、情人、对峙。故事以畹华(梅兰芳的字)在夜里偷读一封大伯写的信开始。这封信也是梅兰芳一生中最重要的信,读过无数次,也无数次从中得到领悟和力量,——那是一个“纸枷锁”的故事:太后大寿,全宫着红装,唯大伯因舅母过世,身上不敢见红,从而被太监鞭打,并被戴上一副薄薄纸枷锁,破损的话就性命不保。那个岁月里,大伯自知戏子是“下九流”,由此力劝梅兰芳离开梨园行。但影片后部分也透露的信的另外内容,那就是:“或许你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那就勇敢的走下去吧”。

  或许梅兰芳从那时起,就成为了一个有使命的人。

  《梅兰芳》最漂亮的段落,是电影第一部分青年梅兰芳与爷爷十三燕的斗戏的篇章。王学圻和余少群演绎了电影中最多的唱戏段落,一来一往都十分精彩。别看是“下九流”的戏子,当时戏院的火暴程度,戏迷的疯狂程度,丝毫不逊于现在的歌星开演唱会。如果说越剧出身的余少群还有些青涩的话,那么王学圻则是老练自如地拿准了十三燕这个注定华彩又悲剧的角色,十足的派头和腔调,令人莞尔又激动。

  十三燕虽以当年伶界大王谭鑫培为参考原型,但实际上更是老一辈京剧艺人的集合化身。是他提拔梅兰芳,暗暗默许让梅兰芳在梅党领袖邱如白的撺掇下加身段,然后又死死坚持着老一辈的作派和尊严,定不改戏,最终,导致祖孙打擂。这场戏的结局自然是梅兰芳扬名立万,开启了他的时代;十三燕则在场子被砸后,留下遗言,望梅兰芳提拔戏子地位,便仙逝。他在双方最后一次擂台前对梅说的那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也成为了电影的名句之一。

  电影《梅兰芳》虽是人物传记,但却在史实的基础上大动笔墨,难免有美化的嫌疑。我不知道这是有梅葆玖的功劳,还是陈凯歌从《霍元甲》被告事件中汲取了教训。这就要说到这出电影戏的第二幕:梅孟恋。(下图)

  在梨园业内,梅兰芳是王,孟小冬是皇。在一个曾经不允许女人上台的圈子里,孟小冬也是新时代的产物,她又偏偏要选择唱须生。两人1925年在一个堂会上“游龙戏凤”,性别错位之余,又一见倾心,最终被梅党撮合成一对。但是,由于邱如白坚持认为“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就毁了梅兰芳”(因为他说梅兰芳的一切成就都是“源自孤单”的产物),所以他要用计拆散了这对鸳鸯,包括最离奇的那个刺杀案。和史实不同的是,当年记载的是某超级粉丝因为看不到孟小冬登台而去刺杀梅兰芳;电影里,却是超级粉丝因为怪孟小冬缠着梅兰芳而去刺杀孟小冬。

  而梅兰芳在历史上有三位妻子,包括孟小冬;电影里,梅兰芳只有原配夫人福芝芳,孟小冬则不过是梅兰芳人生中一段短暂的邂逅和婚外情。甚至连历史上那段梅孟之间由钟情到幻灭的爱情,也在电影里变得那么美好,那么励志,揉捏成了一个绚丽的传说,一个劳燕分飞的慨叹,一个“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的寓言。

  对这样的改编,我们或许该去理解导演和编剧创作的初衷,但也窃以为此举大大降低预期中的戏剧张力,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据说梅家看了这部电影后都说好,十年内都不会让别的导演来拍梅兰芳,足见导演和编剧挖掘这段隐秘爱情故事的手法,也得到了那方的首肯。如果连被赶出灵堂的往事都被编进来,太苦涩了,换不来电影第二章的凄美,而只会成为网络时代供人随便指点的故时丑闻。

  顺便说一句:孟小冬最后嫁给了杜月笙。

  记得梅孟分手时,孟对梅说:今后唱戏,绝不会比你差;要嫁人,也绝对要嫁一个不比你差的。她或许做到了。

  一直让陈凯歌迷惑的“为什么梅兰芳要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去一个谁都不认识他的地方登台”,在这里得到了导演自己的解读:情变,和使命。

  《梅兰芳》第三章的主角,其实是邱如白。这个人物一直贯穿全片,是破解该片的关键之一。讽刺的是,最早推动梅兰芳寻求艺术自由、打破僵化枷锁的他,又让梅兰芳在他的手中戴上了他的纸枷锁。作为梅党最重要的领袖之一,邱如白的原型是齐如山。如果说真正的齐如山是戏精戏痴甚至一度是梅兰芳的导师的话,那么这里的邱如白则更像一个既是超级明星的经纪人,又同时是超级粉丝的人物。

  历史上的梅党是一个群体,邱如白(孙红雷饰演)则如十三燕一样,是一个集体化像。这个粉丝,原本对戏曲不屑一顾,梅氏上门求教,都曾因为其身份而不愿出门相叙。但看完一出梅戏之后,却深深着迷,辞掉令人艳羡的工作,全力去做梅的后台,去结拜为兄弟……看到第一出的他,你真的会以为他快要和梅断背了。

  这个人物,是《霸王别姬》中,袁四爷和程碟衣的合体。他极力鼓动梅兰芳去美国演出,他策划刺杀案拆散梅孟,在日军攻占中国的时候,他会说,“德国占了英国,英国就永远不演莎士比亚了?”他对京剧的痴迷,可以让他和日本人合作来劝说梅兰芳上台,可以让他不再追随一个不再登台的梅兰芳。但无论落魄与否,当那个心中的名旦再次登台时,他也都会站在观众席里看着他。带着粉丝虔诚的目光,顶着凌乱又斑白的头发。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梅兰芳是不朽的”。

  这也是另一个作为超级粉丝的日本军官(田中隆一)的信念,那个军官最终由于梅的罢演而自杀。这个军官坚信着一个如今看起来不那么严肃的观点:“征服了梅兰芳,就征服了‘支那人’的文化。”

  事实上,电影《梅兰芳》的英文名正是“Forever Enthralled”,意即“永远着迷”,指向的,或许就是邱如白,和千千万万为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而痴狂的人们。

  梅兰芳真正自始自终都靠得住的梅党,是英达饰演的银行家冯子光。胖胖的他,为电影也贡献了不少笑点——我是说好的方面。

  但也是在第三章里,梅兰芳的蓄须明志,对日本的“温柔抵抗”,让邱如白逐渐明白了梅兰芳也是一个“凡人”,并在其床前幡然醒悟。的确,梅兰芳至今都是不朽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有着令人尊敬的民族气节,这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能做到会做到的事。这时的梅兰芳很像段小楼,但他却是含蓄的,温柔的,坚定的。同时,他的太太福芝芳也在电影中,被描述成了一个最能隐忍的女性,真正对梅兰芳不离不弃的爱人。即便野史上有别的说法,但陈红没有让这个角色在戏中难堪。

  有时不禁觉得,这个电影里有一大堆有个性的、精湛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唯独少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角。

  《梅兰芳》是一部端庄的,不过不失的影片。精彩之处大多集中在前半段,后半段则略显乏力。它只讲述了一代大师前半生的故事,结局在1945年嘎然而止,亦让人意犹未尽。电影着眼于那个风云乱世里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力图展现大小格局中的史诗感,但却远远不及《霸王别姬》的跨度和深度——这一点是陈凯歌自己也承认的。但又何必非要要求到《霸王别姬》呢?基于真实人物的故事,即便大动笔墨,也注定不会有超越事实本原的过于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天马行空的悲情,你甚至不会在看完这部电影后给出“颠沛流离”这样的形容词。因为传记片,很多时候,终究只是一幅刻意勾勒的时代图景。

  为什么我一直没在前文中提到黎明和章子怡的表现?因为他们真的很努力,但也真的很可惜,——梅兰芳之所以是梅兰芳,是因为他独一无二,任何人模仿不来。历史上或许只有张国荣曾小入过化境,但他扮演的却不是梅兰芳。转过头来微笑的黎明,还是黎明;含情脉脉流泪的章子怡,她还是章子怡。我们领略到的,是当代天王巨星的风采,那白净精致的面容上,没有沧桑、伤痕和岁月。而导演试图做到的,我们想要看到的,并没有完全如愿。逝去的都已逝去,我们不再有机会回到当年;然而更遗憾的是,京剧这个国粹,也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眼中,成为了30年代美国人眼中的异乡猎奇而已。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平生事
  • 2021-11-17 09:49
两个字 垃圾!陈凯歌早就江郎才尽了 不承认是不行的
  • 2楼网友:逃夭
  • 2021-11-17 08:15
昨天周二,去看了《梅兰芳》,从看完到现在,脑子里都是剧情和台词。转载了一篇观后感,基本赞同,略加了修改。

我们先说结果吧,在这里,我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如果让我来打分,我会打90分。当然,不排除有个人对京剧和梅兰芳的喜好加在了分数里。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那么霸王别姬呢,这么说吧,程蝶衣表现的是对京剧痴狂下的热爱,梅兰芳表现的是忍耐中的奉献。都是京剧,都是陈凯歌,都是高分,霸王别姬不是写真人,更容易发挥一些,梅兰芳是真人真事,表现和提炼都更有难度。
第一说故事,故事讲的不错,很流畅也很引人,从头到尾,节奏紧凑,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一点不让我们觉得沉闷和出戏,心情一直能跟随着梅兰芳的命运起起伏伏,还时常热泪盈眶,单从这一点,这部电影讲故事讲的就很成功。
电影梅兰芳提取了几个故事,一是少年梅兰芳跟当时的名角十三燕打擂台,二是成年之后的梅孟之恋,三是梅兰芳出访美国,四是梅兰芳蓄须铭志,四个部分,除了在最后蓄须铭志部分略有拖沓之外,节奏都很好,如果要让我说,电影讲故事的关键是什么,我一定选择节奏,节奏太重要了。

第二说演员,我认为黎明演的很好,之前看过很多评论,说黎明神形皆不似,当下凉了半截,可是看完之后,我认为很好。
黎明的演出,好就好在表现了梅兰芳柔弱背后的坚强,隐忍之下的坚持,就像电影的主题,戏子都是带着纸枷锁的,再红也要时刻忍耐,才不会将薄脆的纸枷锁捅破,招致大祸。黎明的演出,恰如其分的表现了这一点,含蓄和不能够抒发,是黎明演出梅兰芳的最大难点,从头到尾,没有激情戏和大段的表白,让黎明表现梅兰芳的性格,只有在看着普通的一招一式里,传递这个戏剧名伶的性格内在,真的很难,但是黎明做到了,起码从头至尾,我没有想起来他是黎明,而是认定,这个人就是梅兰芳,这就足够了。

章子怡的演出更是让人意外的好,梅孟之恋演绎得含蓄深刻,章子怡张扬之中的忍耐,深爱之下的放弃,恰是黎明演出特点的反面,在章子怡不屈服的倔强外表下,你能感受到那种爱到深处不能爱的无奈,很感人也很动情。

章子怡老生扮相
孙红雷
据说,曾经闹过一个笑话,陈红雷的朋友见到《梅兰芳》的宣传海报后,仔细的看了几遍,也没有见到孙红雷的剧照,于是一个电话打给孙红雷,说陈凯歌这也过份了,你这么重的角色,怎么连海报也不给个正脸啊,孙说不会啊,你用手机拍一张给我看,朋友就拿手机拍了一张传给孙红雷,孙看后笑了,跟朋友说,里面那个白头发的苍老头子不就是我么。。。。。在《梅兰芳》中,孙红雷一反往常有点痞,有点邪的风格,饰演梅兰芳的良师益友邱如白,其出色到位的表演,可谓是该剧的最大看点。

王学圻:
王学圻的十三燕,果然有大家风范,看预告片花和宣传时,说王学圻有连拍三十八条不过的记录,还替着这老戏骨捏把汗,担心会马失前蹄,没想到,王学圻表演竟然如此精彩,尤其是飙戏的那几场,让我连呼过瘾。

余少群
少年梅兰芳几乎让我狂喜,余少群清澈、俊美、干净,自然的表演,没有做作的迹象,看着真让人欢喜,《梅兰芳》中三分之一是余少群和王学圻的戏,这一老一少的地手戏,涵盖了整个《梅兰芳》表演艺术中最精彩部分。

陈红还是演技派,各种角色自然一一拿下,只不过已不再有那么一点点的灵气了,也罢!老了。

再有,冯远征在背景里,朗读梅兰芳大伯信件的纯北京调,也使电影增色不少。

这是一部十分认真地电影,每个人,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付出和心血,我数次感动落泪,当然,我的感受只是个体的,因为我喜欢这类的电影,和这样的讲故事方式。

看到一些批评,说是梅兰芳这样一个亦男亦女,戏上戏下充满故事的人,这部电影表现的太肤浅,我认为,对于梅兰芳这样一个京剧名伶来说,没有什么太玄妙深刻的思想,有的只是,那种献身艺术之后,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孤单。这一点,恰恰是这部电影表现的最充分的,梅兰芳,那样孤单的站在舞台中央,那样孤单的别离爱情,那样孤单的面对强权,这就已经是一个戏剧演员最深刻的人生了。
还有人批评,在电影的后半部,将梅兰芳的形象拔高了,我认为,这样的拔高,对于梅兰芳这样的戏剧艺术家,也是当之无愧的。

整部电影,虽说略有瑕疵,但是优美动情,很有文化感,对于一部拍得如此认真,又将梅兰芳戏剧人生演绎得如此精彩的电影,我们不应该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词。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认为,梅兰芳是值得尊重的,陈凯歌也是值得尊重的。
我尊重认真对待艺术,并为之奉献自我的每一个人。

大家选择去电影院看吧,难得拍出一部好的国产电影,即使经济危机了,也应该支持一下。

PS:经典台词
一、“真正的好戏是人打破规矩”。(梅兰芳改戏)

二、“只有心里最干净的人才能把情欲表达的如此完美”。(邱如白先生对梅兰芳先生的第一印象)

三、“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爷爷十三燕传给梅兰芳的话)

四、“你的时代到了”。(邱如白先生对梅兰芳先生的鼓励)

五、“只管一万,不管万一,才能不败”。(邱如白先生对怕败的梅兰芳先生的鼓励)

六、“无论战争谁胜谁负,梅兰芳都应该是不朽的”。(日本军官戏迷对梅兰芳先生的评价)

七、“德国占领了英国,英国还不唱莎士比亚了?”(中日战争,梅兰芳先生暂时告别舞台,邱如白先生对梅兰芳先生劝告。)

八、“谁毁了他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邱如白先生对孟小冬的恳求)

九、“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观众)的”。(电影主题:梅兰芳先生属于观众)

十:“我的爷爷十三燕,让我给唱戏的争一点地位”。(梅兰芳先生对中国戏剧的贡献)
十一:“有人要看一个弄脏了的梅兰芳吗?”(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时邀请梅兰芳演戏,梅兰芳淡定地说)
十二:“疯了,疯了,世界疯了,全都疯了”。(梅兰芳赴美演出大获全胜时,邱如白看着全场热烈鼓掌的美国观众时的话)

终:向梅兰芳先生致敬。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