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管“佛门”叫“空门”?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7:47
  • 提问者网友:溺爱和你
  • 2021-03-22 23:43
为什么管“佛门”叫“空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3-23 00:41
不了解佛法的人,常常会主观片面的认为佛家讲的“空”就是“没有”。一些人进一步演绎说:正是因为佛教看世界是空的,所以佛教才不积极进取;“遁入空门”就是消极厌世;一些外来的宗教更是误导中国人,你们落后是因为你们的宗教落后,你们中国人看看,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西方的宗教强大,西方的宗教最接近真理。很多中国年轻人竟因此相信了这种谬论和谎言,象赶时髦一样把自己“交给”西方的上帝。
我的根本上师嘎玛仁波切曾经就西方宗教这种误导人的谬论同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有过一次对话,在出席世界宗教大会的时候,嘎玛仁波切恰好和保罗二世挨着坐在一起。
在谈到西方的富强和宗教的关系时,嘎玛仁波切曾经这样问过保罗二世:“我参观过您居住的教皇皇宫,在您居住的金碧辉煌的梵蒂冈教皇皇宫内,有很多的奇珍异宝,包括来自中国的许多宝物。但是请问,这些宝物有多少是别人诚心至悦送给教廷的?又有多少是通过战争从别的国家掠夺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盛,又伴随着多少血腥和屠戮?从非洲黑奴到北欧强盗,从鸦片输出到炮舰政策,从对异端的屠杀到对别国资源的掠夺,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难道不是一部血泪史,一部战争史吗?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强盛和西方的宗教有直接关系,很难想象这样的宗教是为众生的福祉而服务的,它只是为一部分人服务的。这样的宗教难道是接近真理的?”这个问题让保罗二世沉默了很长时间。
话说回来,佛教确实是讲空的,但佛教的空,决不是空无所有的“空”。佛法上说的空,是指“性空”而非“相空”,是指“理空”而非“事空”。很多没有学过佛的人都会说佛教经典《心经》上这样的两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更多的人是带着调侃说这两句话,甚至还会意味悠长的暗示别人这两句话的“其它含义”。在这些人眼里,色就是色情。我遇见过不少人,这样理解这两句话,他们也带着“敬佩”之意说:佛说的好啊,色这玩意就是不能沾多了,沾多了就把身子掏空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只能以“悲悯”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接他下面的话。
我们就拿情人节送玫瑰来打个比方:我们在花店里看见一朵玫瑰花,是红色呈小喇叭状的,这是“色”。我们觉得这朵花很美,心里很喜欢,这是“受”。我们想到这朵花如能送给情人一定很好,这是“想”。我们认同了这朵花,把它买下来送给情人,这是“行”。我们从此知道这种花的名字是“玫瑰花”,是用来象征爱情的,这是“识”。
本来,在花店里的玫瑰花,只是一朵花、一个存在、一种自然,却由于我们自己色、受、想、行、识的经验,累积了许多心的投射和附加意义,使我们喜爱玫瑰花胜过了路边的杨柳。其实,在自然界,玫瑰花与杨柳都是一种存在,是平等的,我们以知识的幻象,使它们变得不平等了。 那么五蕴何以皆空呢?比如你面前的电脑,电脑的产生来自于我们工作的需要,一台电脑集合了很多制造厂商(主板的生产厂、CPU的生产厂、声卡显卡的生产厂、鼠标键盘显示器机箱乃至小到一个螺丝的生产厂)、很多程序员的工作、应用软件的开发商以及通过销售商才能摆到我们的面前,其后又有网络运营商的网络支持,所以才有我们面前的这台可以上网写博客的电脑。用佛家的话说,这是“众缘和合”而成,因为这些因素都凑在一起了,所以才有现在的样子和功能。过了很多年,电脑更新换代了,我们面前的这台电脑被淘汰,机体被分离,所有的部件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或焚毁、或碾碎、或分解,终至没有,佛家把这个就叫做“缘尽而灭”。因为各种因素都分开了。佛家从时间的角度观察这个过程,在电脑生产出来后、毁灭之前的这段时间,电脑的存在不过是一时的“假有”。 佛经上有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偈中,指出了佛法中对世上万物的假、空、中,三观。所谓电脑,本是我们赋予它的假名,称为假观。一台电脑皆以“因缘和合”而生,本无自性,所以说是“空”的,这是空观。但电脑虽然“性质”上是空的,但确是由显示器,键盘,鼠标,机箱等实体构成,即“实相”是有,所以我们仍然称它为电脑。这是中观。 领会了佛法上的假,空、中,三观的意义,就可知道佛法上说的空,不是没有,而是叫我们不要执着。现实生活中,出身、学历、名利、地位、职务、财富等无一不是假有,在我们生前没有,死后也不存在,那么我们又何必去苦苦追求,甚至于不择手段的掠取呢?这样的“我执”让我们忽略了生命本来存在的意义。只有看到这一点,我们在生活中才可以达到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境界。 把这种观点放在人间,我们看到一个人往往看见人的长相、他给我们的感觉、他的学历、财富、地位,往往不能如实的看见一个人的本质。只有我们能放下一切偏见和预设的立场,才能清晰的照见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我们的一生被形象、感觉、思想、意志、意识所左右而产生了许多偏见,失去了生命中真正的清净与包容。 我们往往太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一切,这让我们几乎从来不去想他人的福祗,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的兴趣不比老虎对吃草的兴趣大。自我事实上不过是一个意念的塑造,当我们了解到所执着的对象,以及能执着的心都是空的,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他人和我们自己没有什么两样。 所以说,“空门”实际上是“智慧之门”,是“喜乐之门”,当我们进入这扇门的时候,才发觉宇宙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广大,人生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有意义?这个时候,过什么样的人生就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选择了。 “遁入空门”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其实是“乐入佛门”,是以慈悲和关爱面对世间一切生命,以放弃自己的利益而换取众生的幸福,这是真正的菩萨行为。对这样的行为,我们应恭敬赞叹! 为什么这么多人对"林妹妹"出家产生误解?为妙真师父的声明所感动红尘中少了一个林妹妹,人世间多了一个活菩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