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求庄因的《春愁》。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9 02:47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04-28 15:53
求庄因的《春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撞了怀
  • 2021-04-28 17:23
一提到春,人们的眼前便会幻化出一幅温暖烂漫、浩荡明媚、姹紫嫣红的春景图。在这个温暖的充盈着生命意识律动的季节中,各种生命开始蠢动、苏醒,然后在四季的嬗递中盛开枯萎着自己的命运,领略着宇宙自然的奥秘。因而这个季节是一年中最富有生命意蕴也蕴含着生命哲理的一个季节。对于万物之灵的人类来说,他的内蕴更为深广。在作家郁达夫和庄因的同题散文《春愁》篇中,春绽放出一种独特的容颜,流露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也传达出一种独特的内涵。
  
  两篇散文都以春为文,但视角独特,感觉敏锐。两位作者都没有赞颂春之温暖春之明媚春之绚烂春之多彩,而是在春的温暖明媚绚烂中多彩积蓄了一汪浓浓的愁情,书写了对春的一种独特的充满个性的感受。那么,明媚灿烂的春天何以孕育浓重的愁情呢?愁因春起,因春愁何呢?
  
  通读完两篇《春愁》,感觉到他们对春的把握不是春外在的温暖美丽,而是由这种温暖美丽所引发的情感和感觉。因而我们阅读的视角应透过春的景象描写去体会流淌其中的情感细流和哲理感悟。相比之下,郁达夫的《春愁》重在书写对春的感觉体验;庄因的《春愁》则重在抒发明媚春光中的离愁别情。
  
  写《春愁》时,郁达夫已步入中年。这是人一生中最敏感最成熟但逐渐远离幻想的一个年龄阶段。郁达夫曾抱着对人生的童稚幻梦走进人生,但世事的沧桑、敏感的心灵又使他难以承受生命的苦痛。所以正值中年的他面对春光明媚,已失却了赏之颂之咏之的激情,而流露出与春极不相衬的不安、恐怖、焦躁、烦闷。一种颓废之情笼罩了漫漫春色。
  
  在郁达夫的《春愁》中我们已不能简单地把“春”理解为四季当中的一个普通季节。在这里他是永恒无穷的自然存在,是人永远所处并朝夕相关的自然存在。作者正是在“生也有涯”的人类和永恒无穷的自然的对比当中表达人在宇宙自然中命运的哲理感悟。
  
  年去年来,花月风云的现象,是一年一番,会重新过去,从前是常常如此,将来也决不会改变的。可是人呢?号为万物之灵的人呢?却一年比一年的老了。由浑噩无知的童年,一进就进入了满贮着性的苦闷,智的苦闷的青春。再不几年,就得渐渐的衰,渐渐的老下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命的流逝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规律。在茫茫的宇宙自然之中,不管你曾经有多少梦想多少憧憬,生命终归走向消亡,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感觉:“羡长江之无穷,哀人生之须臾。”春去春来,四季递嬗,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春光永远浩荡,春光无限延伸。但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尤其是一个承受着巨大心灵负荷的已步入中年的人来说,明媚鲜活的春天更加对比出人生的黯淡短暂,永恒灿烂的春天更让人感到生命的迅忽飘逝。因而“春浓反显人老”。作者虽置身于美丽温暖的春天,却愁绪满怀,愁情浓重,以至压抑得难以解脱,结尾处作者竟然希冀灾难战争来把生命结束,把春愁驱散,可见愁之凝重深远。
  
  《春愁》中,郁达夫对人在宇宙自然中命运的哲理感悟与苏轼的《赤壁赋》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因感情太低沉凝重,读者有一种压抑颓废之感,缺乏对人生豁达乐观的态度。相比之下,庄因的《春愁》篇虽也抒发了春之愁情,但读来较鲜亮一些。
  
  庄因是一位旅美作家。虽飘泊异地,但流淌于血液当中的华夏情不仅没有被地域隔离,反而愈来愈浓了,异域的春景引发了他对祖国春景的回顾眷恋。两处春景的不同情状,激发了作者厚厚的愁绪和深深的离情,作者把这种愁,情融进浩浩春色,读来真实、感人。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位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庄因在《春愁》中,贯穿了条情感线索,即思乡,思乡不能归,因而愁,浓重的愁思弥漫了异域的春景。景与情高度集中,文中描写了眼前春景:树木葱笼、花叶扶疏、鸟啼莺叫……这些春景很美,但他不是故乡的春景,而是异域的春景,因而与作者心中故乡之春景就相差甚远了。因此,作者即使在所居之地看到“桃红柳绿宜人春景”,也认为“气氛尚觉不对”。而且眼前之春景更加深了对心中之春景的怀念,也加重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所以作者虽“手攀椒枝而环顾四周,所得印象是春色满园”,但仍坚定地发出“归去”的心声。
  
  庄因的《春愁》与郁达夫的《春愁》相比,文中有多处春景描写,但都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文章对春景的描写很有特色:虚实相生,把眼前之春景和永远铭刻于心中的故乡之春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感到故乡之春光无限美好,也深深体会到作者的离情愁绪。在这里,春景已不完全是一种景物,而是一种文化审美的折射,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作者面对中外文化审美的差异,更觉祖国文化的灿烂亲切。所以,虽春光浩荡,但作者对故乡的春景却情有独钟,归乡之情也就溢于言表了。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两篇文章虽都抒发了春天的愁情,但有本质的不同,郁达夫的《春愁》多感受,体验深刻,内涵深邃。表达了人在宇宙自然中命运的哲理感悟;庄因的《春愁》多记叙、描写,在记叙描写中弥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愁,真挚感人。两篇文章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使读者获得纯粹的艺术感受。追问谢谢你的回答,但是我需要的是原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