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私塾读书注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5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1 18:11
- 提问者网友:黑米和小志
- 2021-03-11 12:5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私塾读书注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3-11 13:34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中年鲁迅在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百草园自然是作者的乐园,即使对三味书屋的回忆,也洋溢着少年快乐的情趣。从“黑油的竹门”、大匾等陈设,从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仪式,从同窗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溜到三味书屋后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到人声鼎沸的课堂,自得其乐的老先生,颇有些成绩的绣像,飞速进步的“对课”,处处洋溢着一种成年人回顾往事的乐趣,时时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乐的情趣。因此,纵然是森严的三味书屋,也是作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也洋溢着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
百草园自然是作者的乐园,即使对三味书屋的回忆,也洋溢着少年快乐的情趣。从“黑油的竹门”、大匾等陈设,从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仪式,从同窗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溜到三味书屋后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到人声鼎沸的课堂,自得其乐的老先生,颇有些成绩的绣像,飞速进步的“对课”,处处洋溢着一种成年人回顾往事的乐趣,时时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乐的情趣。因此,纵然是森严的三味书屋,也是作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也洋溢着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3-11 17:39
有书塾教育对学生的束缚力,影响了学生们的自由发展,这种封建教育存在很大的损害,也有忘了,虽然很少,但是令作者很是怀念,还有同学间的真挚情谊,有对自然、知识的追求与向往,洋溢着当时那种童真童趣,洋溢着作者回顾往事的乐趣
- 2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3-11 16:03
枯燥,深而不懂,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 3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3-11 15:00
回忆儿时的记忆
“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 4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3-11 14:36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