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并不是所有识字的人都能正确欣赏诗。即使是识字的人,想获得好的...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21:11
  • 提问者网友:雨不眠的下
  • 2021-03-22 05:42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并不是所有识字的人都能正确欣赏诗。即使是识字的人,想获得好的欣赏效果,也不能没有必要的训练和指导。我以为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是要读懂,要弄通字面上的意义,对于诗歌欣赏,语言上的阻碍不仅发生在古典诗歌方面,可以说,不论古今中外诗歌都存在这种语言的障碍。因为诗的语言在文学品种中有其特别之处。例如前面引到的王维的那两句诗,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当别的文学作品用很详细的文字表达对象时,诗人能以极少的文字来完成这一任务。它的原则就是以极简括体现丰富,因而“寓万于一”就是它的规律,这就造成了诗的欣赏的第一座难关——语言。
中国诗歌经常用典,即是这一规律造成的后果之一。因为用一个典故,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是符合诗的精练原则的,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头须向国门悬”,这一句就字面上是很浅显的,但其中就有典故,用的是春秋战国时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而被杀,临死他矢志悬首国门以证明他所谏之不妄。懂得了这一点,才能领略到这句诗的更深沉的含意。又如唐代刘禹锡的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读这首诗时,我们会感受到有节奏的语言造成的令人愉快的韵调,但只是初步的。要达到正确的欣赏还需要克服某些困难。乌衣巷、朱雀桥都是南京秦淮河一带的地名,东晋豪门世族居住之地。王、谢指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了解了这些,再加上夕阳野草,燕子归来,人事已非的烘托,自然就能把握到诗中寄托的兴亡之叹,用典的例子,外国的诗中也有。美国诗人T·S·艾略特(1888-1965)的《荒原》,其中引用大量的《圣经》以及但丁、莎士比亚著作中的典故,诗人本身为此加注,以帮助读者正确地欣赏它。
对于任何一首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没有这一点,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
1.作者认为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是要读懂,要弄清字面上的意义。后面又提到了对于任何一首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是要对诗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诗的欣赏的第一座难关——语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诗歌经常用典,即是这一规律造成的后果之一。”其中的“这一规律”是指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前两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03-22 06:08
1.不矛盾。后面讲到的“第一步”是指越过语言的难关后,进行诗歌欣赏的第一步。2.因为诗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有其特别之处。别的文学作品用很详细的文字表达对象时,诗歌却只能以极少的文字来完成这一任务。3.指诗歌中“寓万于一”的规律。4.诗的欣赏首先要解决语言方面的障碍。(意对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3-22 06:58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