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林黛玉和薛宝钗孰优孰劣?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01:38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11-14 11:18
林黛玉和薛宝钗孰优孰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11-14 11:49
林黛玉,薛宝钗,谁优?谁劣?从《红楼梦》诞生这就是一个让人争论不休的话题。论诗学,一个是家学深厚,一个是见识广博;论个性,一个是率真执着,一个是缜密豁达;论相貌,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真是难分高下。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除贾宝玉之外的又一个重要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依然保留了《红楼梦》的神秘性。要想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还需从一个神话故事入手。在西方灵河岸边,有一株绛珠小草,日夜得到一位神瑛侍者的浇灌,后来修成了一个女孩子,在她的恩人神瑛侍者下凡时,绛珠小草为了报恩也要求下凡。林黛玉就成了这棵绛珠小草的化身。所以在林黛玉身上,天然地就带有了神性,这种神性在林黛玉身上转化成了她的哪些性格? 同时我们也知道,《红楼梦》里演绎了一场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处于爱情第三方的薛宝钗是林黛玉最大的情敌。尽管薛宝钗出身名门,见识广博,有着和林黛玉一样出众的容貌和才华,又是贾府上上下下最得人心的一位人物,可贾宝玉却偏偏不钟情于她。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里最出众的两位女性,曹雪芹赋予她们许多人所不及的敏捷才思,两位都是做诗的好手,诗作堪称一流。就诗作而言,林黛玉处处显得比薛宝钗更胜一筹。 尽管贾宝玉与林黛玉互为知己,真心相爱,但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大智若愚、成府深厚的薛宝钗却成了贾府的宝二奶奶。但在爱情的追求上,林黛玉始终显得比薛宝钗更主动。 在才气和爱情上,林黛玉所表现出来的超前和主动的意识,给这个形象增加了闪亮的色彩,相比之下的薛宝钗则显得更有心机和世俗,她从不主动地去争取和表现自己的欲望,处处都显得那么平稳、冷静。由此,也使得林黛玉与薛宝钗有着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那么在待人处事上,林黛玉却不如薛宝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11-14 13:06
黛玉优 黛玉和宝钗谁优谁劣,我们可以从她们两人的象征之物入手,看看她们各自的价值观、爱情观,为人处世怎么样。 林黛玉的前身或者说其象征之物,是长在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上的绛珠小草,所以她也带有某些神性。这是黛玉和宝玉能够形成“木石前盟”的根本原因,也是曹雪芹在小说一开始就设计好了的黛玉和宝钗在价值观、爱情观、性格、命运、健康上文化基因的根本区别。林黛玉性格的率真,她的美丽、多情、才华横溢(这是带有天才式而非后天苦学式的),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都和这个文化基因密切相关。 绛珠小草是受了神瑛侍者每日浇灌的甘露才得以久延岁月,修成女体,所以黛玉自称是“草木之人”,《红楼梦曲· 终身误》说:“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之间的“雨露”往往暗示着性关系。虽然受惠于神瑛侍者每日浇灌甘露的花草决非绛珠这一株,但是只有它修成了女体,因此也就只有她和神瑛侍者之间存在这种缘分。小草的这个特殊身世,决定了林黛玉生命力非常脆弱,所以自幼体弱多病。因为绛珠的生命是神瑛侍者给的,所以林黛玉对贾宝玉极度依赖,惟恐失去他。宝玉是黛玉生命的一切,她的多疑、小性就根源于此。当绛珠仙子得知恩人下凡,便决定追随而去,要用一生的眼泪偿还他的甘露之恩。所以黛玉爱哭。神瑛侍者不满于天堂生活下凡,是具有叛逆性的行为,而绛珠仙子也不愿在天堂为仙,情愿下凡为人,主要是出于报恩。这种将恩情看得比为仙在天堂生活还重的观念,是很了不起的,这是林黛玉身上具有某些高贵品格即神性的先天依据。所以林黛玉和贾宝玉在叛逆性上有共同之处。不过神瑛侍者是对天堂不满并且要受享人的基本权利而下凡,这比绛珠仙子的报恩在层次、程度上要高得多。这也就是二人在叛逆性上的差别。 曹雪芹除了用小草来象征林黛玉外,还用竹子来象征她的性格与命运。林黛玉住在潇湘馆。一进院子,“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后院墙下,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院子里有这么多竹子,在大观园所有院子里是独一无二的。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人品高洁,刚直不阿,有节气。潇湘馆的竹子不是粗大的毛竹,而是细竹,象征带有女性的意味。 “水”这个意象在《红楼梦》中代表少女。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观园所有院子里,只有潇湘馆有水。曹雪芹显然是把林黛玉作为这些杰出少女的突出代表来写的。而且这水沟很浅,水很少,暗示院子的主人生命力的脆弱。这水“盘旋竹下而出”,可见水和竹具有重要的关联。尤其是竹子长在潇湘馆,就和舜帝南巡不归,他的妻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知道丈夫已死,泪洒竹上,成了斑竹,最后投水自尽的传说联系起来,暗示了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潇湘馆中的竹子和水生动地表明,曹雪芹在《红楼梦》所有女儿身上倾注爱心最多的是林黛玉。 曹雪芹在黛玉身上注入了一些当时具有超前意义的品格:那种想要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愿望,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独立的文人气质。最典型的就是元春省亲那晚,黛玉本来想“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 虑到宝钗是亲戚,故意给个高分。而宝玉奉命作四首,元春认为最好的那首“杏帘在望”,实际上是黛玉替宝玉“作弊”的假冒之作。女性的这种想要主动展示才干的愿望在黛玉身上很突出,这在那个时代是违反封建礼教的,因此非常了不起。 和黛玉想趁机“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表现一下自己的才华,图个自己高兴形成鲜明对比,宝钗则显得处处小心谨慎,惟恐贵妃元春不高兴。宝钗看见宝玉有一首诗用了“绿玉”二字,就悄悄提醒他:“他(元春)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回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由于宝钗给他救了急,宝玉就说:“从此以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却说:“……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由此可见,宝钗缺乏的正是黛玉这种自我意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追求。 《红楼梦》里有两个人物的象征是石头,一个是贾宝玉,另一个就是薛宝钗。她住的院子,“……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着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贾宝玉的石头和薛宝钗的石块区别是什么呢?是对生命价值态度的截然不同。在无生命的石头被女娲锻炼之后已经有生命了、人格化了,所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安分守己”了,有了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情感需求,所以才主动要求下凡“受享”。而薛宝钗住的蘅芜苑里,石块上没有花木,那些“异草”并不是石块主动要求而长出来美化自己的,而是“异草”们攀缘在山石和石块上的,石头本身只是被动接受而已,它们象征着为宝钗服务的许多等级、禀性不同的丫头。所以山石本身上面什么都没有,因此这是无生命的石头。贾宝玉“无事忙”和“富贵闲人”这两个别号,都是薛宝钗提出来的,这个现象很值得深思。也就是说,薛宝钗认为贾宝玉既然富贵就应该刻苦攻读,却闲得瞎忙,尽忙些非正经之事。从这里就足以看出,薛宝钗和贾宝玉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贾宝玉这块有生命的石头碰上薛宝钗这块无生命的石头,当然就没有缘分了,所以薛宝钗住的院子名叫蘅芜苑,“恨无缘”嘛! 蘅芜苑山石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山石本身没有生命,也就是说薛宝钗对自己缺乏生命意识,典型地反映出一个恪守封建礼教的少女的价值观和爱情观。这种女子在未嫁前将自己的生命完全看成属于父母,而出嫁后则完全属于丈夫。总之是没有自己。蘅芜苑石头的另一方面的象征意义是,薛宝钗对别的生命有时候也有些铁石心肠,主要表现在对待金钏之死的态度上。此外,六十七回尤三姐死后柳湘莲出家,别人都很悲伤、同情、惋惜,宝钗却“并不在意”。因为那些“异草”本来就不是她(石头)的一部分,是攀附它的,或者根本就与自己无关,所以对她来说,失去并不可惜。经过女娲以火来锻炼而成的有生命的石头已经成为热血奔腾的贾宝玉,而薛宝钗虽然也是血肉之躯,却依然不失石头的冰冷。怪不得薛宝钗吃的药是冷香丸,她是个冷美人。 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薛宝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林黛玉是惟恐失去贾宝玉,就怕这个多情公子移情别恋。听说张道士给了宝玉一个麒麟,而有麒麟的史湘云来了,她赶紧到怡红院去,生怕也像戏曲、故事、诗词写的那样,因为一样小玩意儿,两个人好了起来。有时候她为了贾宝玉而生气、流泪,说话尖刻,大发脾气,不顾场合,根本不顾忌“群众影响”,甚至惊动了老祖宗贾母她也不在乎。林黛玉任性、多疑,看起来确实是缺点;但反过来看,又觉得其真率非常可贵。林黛玉个性中最可贵的就是,毫无顾忌地对志同道合的爱情执着追求,这在封建社会十分难得。而薛宝钗则相反,她处处顾忌别人说三道四,想尽办法掩饰自己对贾宝玉的感情。 在一个很难与男性接触的社会,贾宝玉如此出类拔萃,宝钗爱上宝玉是很自然的。如前文已述,“木石前盟”是神话,只是黛玉的心理活动;荣国府上上下下认为将来宝玉肯定会娶黛玉为妻,也只不过是看法而已。宝玉和黛玉连订婚都没有,贾府也没有任何一位长辈表示过。因此在宝黛钗的关系中,并不存在任何具有约束力的因素,无论是法律的、道德的、宗法的,都没有。所以即使在当时宝钗积极参与“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也毫不为过。薛宝钗的悲剧恰恰是缺乏“争夺”的勇气,她根本没有去追求自己幸福的想法,这是她最不如黛玉的地方。因为在她看来,女孩子的婚姻要靠父母、兄长作主,争夺不符合礼教、丢人。二十七回芒种节那日,迎春三姐妹、李纨、凤姐等都到园子里来玩,连文官等十二个女孩也来了。由于不见黛玉,宝钗就去潇湘馆找她。忽见贾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薛宝钗这段心理活动中两次提到“嫌疑”,恰好反映了薛宝钗的一个重要的性格弱点,她总是顾忌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者固然不可取,但是像宝钗这样缺乏自我意识,也并不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和幸福自觉去作出奉献,只不过是把自己包裹起来罢了。宝钗是个理智型少女,她极少有主动行为,无论是出于情感驱使还是年轻人的聚会,她几乎都是被动的,和黛玉的处处主动很不一样。宝钗为了避免别人对自己和宝玉的关系产生“嫌疑”,还不止一次地对黛玉或宝玉开宝黛两人关系的玩笑。宝钗心里不可能不喜欢宝玉,但是她首先不是缺乏争取爱情的勇气,顾忌别人的议论,要掩饰自己的感情;而是由于“石头”冰冷的天性而缺乏对爱情的热烈渴望。自觉地以封建道德规范自己的薛宝钗,无论是言行还是潜意识都已经把少女的正常情感需求压抑到了最低程度。而薛宝钗对林黛玉的这种玩笑恰恰在促进宝黛的爱情,为自己的悲剧增添砝码。蘅芜苑进门大石头挡住了院子里的房屋,是一种暗示,是象征主义写法,暗示宝钗常常掩饰自己的愿望和感情。这种掩饰就像这个院子建造时就安排好了那样,不是“石头”自己决定的,而是长辈们规划、要求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都是情感型的,而薛宝钗过于理智型了,理智到了对别人、对自己都冷漠的地步,于是曹雪芹只好让她住在“蘅芜苑”里“恨无缘”到底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