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世说新语和阅微草堂笔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20:14
  • 提问者网友:niaiwoma
  • 2021-04-04 08:31
还望大家不吝赐教,请详细些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4-04 08:57
《笔记》中的小说类作品,多是笔记小说中的志怪一派。比起以往的同类作品来,它们的突出特点是,作者不再单纯志怪,而是自觉地吸取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善于写人的优长,往往能将异类以及同异类发生关系的世人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滦阳消夏录(四)》记有一故事:以道学自任的某公在佛寺“时有变怪”的经阁下向人“盛谈《西铭》万物一体之理,满座拱听,不觉入夜。忽阁上厉声叱曰:‘时方疾疫,百姓颇有死亡。汝为乡宦,既不思早倡义举,施粥舍药,即应趁此良夜,闭户安眠,尚不失为自了汉。乃虚谈高论,在此讲‘民胞物与’,不知讲至天明,还可作饭餐、可作药服否?且击汝一砖,听汝再讲‘邪不胜正’!忽一城砖飞下,声若霹雳,杯盘几案俱碎。”阁上妖物对某公的斥责,揭穿了某公言与行的矛盾,昭示了他迂腐、虚伪的本质,也让读者看到了妖物的明晰事理和幽默机智。篇末写“某公仓皇走出,曰:‘不信程朱之学,此妖之所以为妖欤!’徐步太息而去。”更如颊上三毫,活画出某公强作镇静以掩饰已非、内荏和坚执道学的顽固不化。寥寥二百余字,故事完满自足,人物形象鲜明,且孰邪孰正,不言自明,平静的叙述中寓含着辛辣的讽刺,意味绵长悠远。像这样短小而精致的作品,在以往的志怪小说中是不易看到的。

  《笔记》中还有一些纯写世人世事的记实作品,同样是性格鲜明,意味绵邈。这类作品应是志人小说的支派,但与《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不同的是,其记述的对象不仅是名公巨卿、文人雅士、僧家羽流,还写了一些下层民众甚至是奴仆。《姑妄听之(四)》有一篇写的就是纪家的仆人傅显: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见。’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短短数行,刻画出傅显只讲礼教而不知揆情度势的迂腐,并在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礼教对下层民众的毒害。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极善于借一言一行透视人物的内在世界,但多吉光片羽,呈现给读者的类似于一个个特写镜头。而《笔记》中的志人小说,则都叙述了事件的纵向进程,有了更为完整的故事结构,人物形象也就相对丰满,这也是对志人小说的明显发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荒野風
  • 2021-04-04 09:06
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戊午除夕,偏诣常呼弹唱家辞岁,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先兄曰:非此一念,王以胜所驱豕必不断绳。 翻译;离我们老家十几里的地方,有位姓卫的盲艺人。乾隆戊午(1738)年除夕之前,他走家串户为各家演唱辞年贺岁的小曲。每家也纷纷赠送给他一些食物,他便用口袋背着这些食物往家走。半路上,他不幸失足坠入一口枯井中。这口枯井地处荒郊旷野,又刚好是除夕,家家团圆守岁,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盲艺人在枯井里喊哑了嗓子,也没人听见:幸亏枯井底下温度暖和,又有口袋里的干粮可吃,渴便细细地嚼几口水果,竟然几天不死。 正赶上有位叫王以胜的屠夫驱赶着一口猪归来。在离枯大约井半里的地方,那猪忽然挣断绳索,在田野里狂奔乱跑,结果也掉进了这口枯井里。王以胜用挠钩把猪钩上来时,发现枯井中还有一个人,这样,盲艺人才得救,但已奄奄一息了。 这口枯进原本不在王以胜所要走的路途上,他之所以被引到这里来,大概是有鬼神在暗中指使吧。先兄晴湖曾问过盲艺人身处枯井中的心情状态,盲艺人说:“我当时万念俱空,心如死灰。只惦念家中有老母亲卧病在床,还等着瞎儿子回来赡养呢!如今,她连个瞎儿子也失去了,恐怕此时早巳饿得不行了,想到这里,不由得心潮汹涌,肝胆欲裂,痛不可忍,” 先兄晴湖说:“如果盲艺人当时没有这个念头,想必王以胜拴猪的绳子也不会断了。” 距井犹半里(许):大约 遍(诣)常呼谈唱家辞岁:到……去 卫姓瞽者是个幸运的人,也是个善良孝顺的人。 启示:常怀一片善良仁厚的心,自然也能得到老天的眷顾、他人的帮助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