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有没有个人关于善良的事例,真实的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09:37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2-05 15:35
有没有个人关于善良的事例,真实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有枢
  • 2021-02-05 16:15
自己善良和别人无关
自己善良和别人无关,一个真实的故事:今年暑假的一天,朋友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抱着婴儿的年轻妇女。女人开始是问路,接着是面露难色地问,我是来杭州旅游的,可钱包却被小偷偷走了,想借点零钱坐车。孩子听了女人的遭遇,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毫不犹豫地将钱包里的零钱递了过去。年轻女人连声道谢,夸他是个善良的好孩子。
孩子给完钱正准备将钱包放回兜里时,忽然想起了什么,主动问道:“阿姨,你的钱包被偷了,那你到了火车站,怎么买票回家呢?”
年轻女人无奈说到,“到了火车站,再说吧。”
孩子迟疑了一下,再次打开钱包,将里面的几十元也拿了出来,递给阿姨并说到,这是我准备去买书的钱,也给你吧。”
年轻女人显然没想到,孩子会主动把钱包里的钱,都拿出来给她。但还是犹犹豫豫地接过了小家伙递来的钱。孩子似乎还有点不放心,对她说,要是这钱不够买车票,我可以打电话让爸爸过来,他的单位就在附近。年轻女人连连摆手:“不用了,不用了。谢谢你啊,小朋友,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边说,一边匆匆地抱着孩子离开了。没钱去书店买书了,同事的孩子来到单位,把事情的经过说给了爸爸听。同事赞许地摸了摸孩子的头,拿出几十元钱递给孩子,让他还是去书店买书。
孩子一走,办公室里就炸开了锅,大家一致觉得,那女人是个骗子,一位同事还语气坚定地说,他经常看到有个抱孩子的女人在单位附近活动。孩子被骗了,这一点大家意见基本一致。而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告诉孩子真相?一种观点是,必须告诉孩子真相,以免他再次受骗。而另一种观点却是,不要告诉孩子,否则,他的善心会受到伤害,今后可能不会轻易相信他人了。大家各执一词,似乎都有道理。
让我惊讶的是孩子爸爸的态度。他说,孩子一说事情的经过,他就预感到,那个女人可能是骗子,而他没有说穿,是因为不想挫伤孩子的善心。再说,也可能那个女人,真是遇到了困难。同事说:“这孩子从小,只要看到乞讨的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壮年,都会停下来,将自己的零花钱拿给人家。我也曾试图告诉他,有的人是真的不能自食其力,有的人却是因为好吃懒做,你要视具体情况来决定要不要给钱,不然,你的爱心,就可能是被欺骗了。”
没想到,孩子却歪着脑袋反问:“我怎么分得清呢?我帮助他们,是因为我善良,与他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关系呢?”同事感慨地说,孩子给他上了一课。善良是孩子的天性,我希望他能保持这颗善心,一个人的美德,是出自于他真诚的内心,不需要回报,也无关他人的态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2-05 18:11
看感动中国或者微博上的“点赞中国”话题,都是真的
  • 2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2-05 17:35
勇 气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脑地打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城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愿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