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怎么看草书?

答案:7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7 15:19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1-17 06:07
怎么看草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芗
  • 2021-01-17 06:22
草书虽变化万端,但写草书者多有楷行基础,所以先学认行草再学认草书不失为一可行之法。《王羲之书诀百韵歌》对初学者来说是本入门好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1-17 14:01
就把它当成画看吧,勉强认草书是非常痛苦的,这是经验之谈-_-!!!
  • 2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1-17 12:36
对于草书,每个人写得其实都会有出入,没有练过的人如果去认,很难.建议去找一些懂书法的人来看一下.
  • 3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1-17 11:25
用眼睛看
  • 4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1-17 08:46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欣赏草书(行书)艺术作品的标准:
1.线条美。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书法的线条,尤其是草书的线条,更具有明显的特 点。 它不仅有形状上的区别,方向上的不同,而且还有疾涩、润燥、扁圆、质感、 力度等多方面的差异。草书艺术线条的千奇百怪、变化莫测,最能表现出一个草书家 微妙的内心感受。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线条才明快愉人,给人以美感呢? 线条的力感。 凡给人以美感的线条都是有力度、并富有立体感的线条。 力 感在传统书学中又称“笔力”。 古今研习草书者反复强调正确“运笔”,归根到 底,就是为了使书法线条显示有力,富于弹性(内有劲力的表现)。 书法的线条 应象“钟表中常运的发条”,而不可似“汤锅里煮烂的面条”,这个比喻告诉我们 书法是“力的艺术”;线条的力感,是草书艺术的生命。 宋代米芾曾说:“得笔 (指中锋用笔的效果)则虽细如髭发亦圆(指有立体感、力感);不得笔,则虽粗 如椽亦扁”。 可见线条的美不在于粗细而在“圆”。 “圆”则“粗而不重,细 不为轻”,劲健而有活力;“扁”则呆板僵滞,不给人以美感。
线条的情感。 “书者,抒也”。中国书法的点、划、线充满着活力,韵律 和节奏,显现动人的表情美。所谓表情美,是书家和欣赏者双方在书法艺术上共同 配合的视觉审美经验。一幅成功的草书作品,是作者凝神结思,蓄情而发,一泻而 出的情感流露。 “以情感人,用情作书”,是书法成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例如宋人陈铎曾详细剖析过唐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书写过程中的感情变化,认为 前十二行“甚遒婉”,后六行“殊郁怒真屋漏痕迹矣”,至末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烂漫,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与《禊叙稿》(指晋王羲之“兰亭序”)哀乐虽异,其致一也”。情绪的变化导致了运笔节奏的跌宕起伏,书者通过笔墨书法将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线条的节奏感。“一画之间,变化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草书如若粗细一致而无节奏的线条是不能给人以美感的, 所谓抑扬顿挫,提按起伏 ,满纸云烟,虽寂然无声,却有音乐的旋律,这恰恰是草书艺术备受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历代书法家特别注意线条的主次对比,并往往将最能表现书者个性的笔画 作为“主笔”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颜真卿饱满的悬针竖,黄山谷一波三折的长横 和大捺,米芾别致的竖勾等。此外还有大小、纵横、向背、偏正、疏密、粗细、浓 淡、方圆等多种对比手法。请看唐怀素《自叙帖》中“(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三行的节奏:第一行曲线多变的“(云)奔蛇走虺”数字,几乎是一笔写就。 欣赏者目循心摩,顿觉神思飞跃,激情奔放。第二行“势 ”字独立而左倚,下半部“力”字的一撇略收敛,尤如蓄势待发。“入”字两笔遒 劲而富有弹性,猛然将笔意撑住。“势”“入”两字上下顾盼,相对映而呈稳定; 这行节奏略缓,与前面一行“奔蛇走虺”形成曲直疾徐对比。 第三行“风声满堂( 卢员)”六字又急转直下,一笔而成…… 这三行草书首尾相连,触人心目,引人遐 思。
线条的呼应。“起笔为呼,承笔为应”。呼应之作用,在于将原来个自独 立的线条贯通为有机的统一体。线条有呼应,就象有气在流动,就象被赋予了生命一样。传统的书学称为“引气”、“血脉”,提出以“首尾呼应,上下相接为佳” 。如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所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的枝叶扶疏,而彼 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 ,一曲音乐”。
2.结构美。
对结构的欣赏,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结构是否整齐,是否符合于平衡对称的要求 ,实不尽然。平衡对称固然是一个基本要求,但结构美更注重平衡对称中又有变化 ,而且其变化是否有所创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书艺术结构,既合乎平衡对称,各部份对比照应;又有长短、大小、阔狭、疏密、横直……种种富有新意的变化,从而形成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草字的不同形态,有稳重敦实,有开张游走,有刚劲 挺拔,有婀娜飞逸,有的以“险绝取胜”,也有的于“平正”中见奇姿。草书的结构美正是通过笔画的基本线条(粗、细、长、短、俯、仰、伸、缩)和偏旁的(上、下 、高、低、宽、窄、欹、正)配置得当而取得的艺术效果。这种搭配的技巧,就是寻求结构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是否疏密得当,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讲究的草书作品,则能表现顾盼有情、精神飞动、全章贯气的艺术效果。知书者“观章见阵”。章即章法,是欣赏书法艺术的总体表现;阵是布白,即书写以外的空白 之处。就章法而言,一点乃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相应,一气呵成。布白则是翰墨尘点的反衬,构成整幅作品的有机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产生游龙出水,云烟飘动的效果。
有意识地运用错落有致章法的大家当首推怀素。这位狂放不羁、不守佛规、 吃酒吃肉的唐代和尚在《自叙帖》中不仅线条结构有所创新,突出“雨夹雪”手法的 精巧章法布白更具匠心。《自叙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势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充份表现了怀素书时快意、自得、激奋的态。我们欣赏品评《自叙帖》的章法运用时,宜注重以下三点:(1)参差变化 。 每行字数不一,字间疏密错落,一行多则有八个字,少则只有两个字(即第一百 零五行的“戴公”二字)。线条粗细浓淡多变,中间飞白频现,带有强烈的飞动感 和弹性感。(2)牵丝映带。这幅狂草常见或两三字、或五六字、甚至整行连串 为一组。字的单体结构被打破了,几个字或整行联属组成一个新的整体。(3) 欹侧救正。帖中常见数行字向一个方向渐渐偏离中线,而在不知不觉中又开始拉回 来,得以救正,欣赏者并不感觉突兀。
4.墨韵美。
草书艺术主要以水墨线条表现其美。一幅作品有无神采,要看运墨是否灵活 :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浓淡、轻重、枯润、明暗、薄厚、清浊等不宜完全一样。墨色应随用笔的变化而变化,墨色多变给观者以视觉上的调节,使人感到笔墨似被赋予了生命,充满欢乐,生机盎然,欣赏者从而感到心胸畅快,情绪陶然。反之,一幅作品如若由毫无生气的一团“死墨”组成,则生命不复存在,欣赏者也只能感到郁闷 、沉寂、静止。所谓“墨活”,是凭借用笔的变化,墨以笔为寄托,笔以墨来显现 。笔中必须有墨,无墨则无神采;墨中必须有笔,无笔则无筋骨。
明董其昌的《试墨帖》可以说是欣赏者品评草书用墨的一幅佳作。 全帖共四 十六字,作者用墨之璀璨生辉,变幻莫测,堪令人啧啧称奇。“字之巧处在用笔, 尤在用墨”。此帖墨色的变化,凭借线条笔痕的抑扬顿挫而跃然纸上:作品中有几处字为饱蘸墨汁所写:如“癸”、“雨”、“试”、“磨”;而每蘸一次,必书至墨 干笔枯为止,墨痕丝丝可辨。全篇墨色由浓渐淡、从润至枯,起迄分明,变化自然。从陆居仁的《题鲜于枢行书诗卷跋》,也同样可以看出这种周而复始、断而还续的起 伏交替的墨色韵律。当代草圣林散之作草书常用长锋饱蘸浓墨后,复蘸少许清水:笔画之间,墨色沉着,淋漓氤氲之气如春雨扑面;白处虚灵,又似燥裂秋风,韵味无 穷!墨色的起伏变化是一种节奏的艺术,一幅用墨的佳作常常会“墨分五色”,粲然 盈楮,使人如临画境;会轻重交替,起伏跌宕,使人如闻清音。
5.意境美。
在欣赏了笔墨结构章法之后,仍须进一步去把握整幅作品所特有的意境美。草书的意境美,指的是作品所表现出作者在精神、审美、风格,及对欣赏者产生的感 染力的艺术境界。一般地说,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种鲜明的美的意境,是书法家在 艺术上达到高度成熟的标志。试举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为例,全帖自首至尾,书家随着感情的起伏波动,书写的气势愈来愈盛,字亦越来越大。书作由平稳渐趋跃 宕,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疏密对比上书者也新意萌生:一般常规是笔画 少则字宜粗壮,给人以紧密感;笔画多则字宜纤细,给人以疏松感。苏东坡别出心 意,反之而行。写到“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最后八字时,书家感情到了一任自然 ,无法控制的程度:字写得既重且大,形成内敛外张、动荡不安的气势。书者这时 把郁积于心中的苦闷、愤懑之情一并宣泄出来,尽付于笔墨之中。我们说一幅草书 艺术若能动人以美,就要求书家把炽烈真实的感情活动渗透到他创作的艺术形像之中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所以颇为后人推崇,是因为它真实地映照了那一时代 的书风和书家尚意写情的美的意境。
  • 5楼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1-17 07:20
草书虽变化万端,但写草书者多有楷行基础,所以先学认行草再学认草书不失为一可行之法。《王羲之书诀百韵歌》对初学者来说是本入门好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