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欧洲历史上没有统一,而中国是经常性大一统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15:16
  • 提问者网友:我是我
  • 2021-03-02 14:38
为什么欧洲历史上没有统一,而中国是经常性大一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逐風
  • 2021-03-02 15:29
中华文明以“人性本善”为哲学基础,以“弘扬共同之善”为社会宗旨,长于“求同”。能够更大程度上克服时间、空间的障碍,凝聚数量更多的经济个体。所以能够在农业经济时代建立大一统国家。
欧洲文明以人的自我性为出发点,以“人性本恶”为哲学基础,以“防止他人之恶”为社会基础共识。为经济个体追求“质量”、提升效率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但难以组成大一统国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3-02 17:07

董仲舒的学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必从“天意”和《春秋》那里找依据。他作为汉代儒家公羊学派的宗师,一生以治《春秋》为主业。他说“春秋,大义之所本也”(《春秋繁露?正贯》。以下所引《春秋繁露》只注篇名),以为“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俞序》)。他的社会理想正是通过阐述《春秋》大义而得出的,它立足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虽然董仲舒社会理想的基础是现实社会,但他从不盲目赞扬现行的社会制度,而总是以理想社会的标准来批评和要求改进现行制度。 董仲舒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大一统是他所述《春秋》的根本含义。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以下引此书只注篇名)他认为《春秋》最重“元”,“谓一元者,大始也。”(《玉英》)“元”就是大一统的开始,并且还认为“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重政》),因此他希望汉武帝是圣人,能成就建立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功业。大一统的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董仲舒在他的贤良文学对策中,向汉武帝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传》)。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儒学便从此成为官学,上升到至尊的地位。 董仲舒提出这项建议并且被采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董仲舒深知,安定社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必须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这一理论基础要统一。因此他选定儒学(而且唯有儒学)作为安邦定国的理论基础。董仲舒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国家政权出发,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适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顺应了统治者的需要,从而奠定了封建大一统国家不可或缺的根基――思想统一。董仲舒的社会理想不独为君,不独为民,而是为天下的。在这种理想和谐的大一统社会中,统治阶级施教化、守等级、行仁政,君民各得其所,和睦不争,共处于一种和平安定的礼制状态中。 所以说他提出的"春秋大一统"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合皇帝心理的,也是他推行儒家学说的一个表现.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虽然战乱频繁,但是当时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不过按现在来看还不能说是大一统,因为当时诸侯兼并,整个国家从地区文化疆土和经济来看,还不算实现完全的统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