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请教——这是出自哪部佛经里的故事?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4 12:20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4-23 22:38

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木炭和沉香》中,所引的佛经故事,是出自哪部佛经?谢谢!

《木炭和沉香》全文如下: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从小娇惯的儿子,虽然他有庞大的财产,却害怕遗留给儿子反而带来祸害。他想,与其留财产给孩子,还不如教他自己去奋斗。
  他把儿子叫来,对儿子说了他如何白手起家,经过艰苦的考验才有今天,他的故事感动了这位从未走出远门的青年,激发了奋斗的勇气,于是他发誓:如果不找到宝物绝不返乡。
  青年打造了一艘坚固的大船,在亲友的欢送中出海,他驾船渡过了险恶的风浪,经过无数的岛屿,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树木高达十余米,在一片大雨林中只有一两株,砍下这种树木经过一年时间让外皮朽烂,留下木心沉黑的部分,会散放一种无比的香气,放在水中不像别的树木浮在水面而会沉到水底去。青年心想:这真是无比的宝物呀!
  青年把香味无以比拟的树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是没有人来买他的树木,使他非常烦恼。偏偏在青年隔壁的摊位上有人在卖木炭,那小贩的木炭总是很快就卖光了。刚开始的时候青年还不为所动,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使他的信心动摇,他想:“既然木炭这么好卖,为什么我不把香树变成木炭来卖呢?”
  第二天他果然把香木烧成木炭,挑到市场,一天就卖光了,青年非常高兴自己能改变心意,得意地回家告诉他的老父,老父听了,忍不住落下泪来。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这是佛经里的一个故事,他告诉我们两个智慧:一是许多人手里有沉香,却不知道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手里的木炭,最后竟丢弃了自己的珍宝。二是许多人虽知道希圣希贤是伟大的心愿,一开始也有成圣成贤的气概,但看到做凡夫俗子最容易、最不费工夫,最后他就出卖自己尊贵的志愿,沦落成为凡夫俗子了。
  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傲。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已的来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隐蔽了自己心灵原有的氤氲馨香。
  因此,佛陀说:一个人战胜一千个敌人一千次,远不及他战胜自己一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4-23 22:54

《百喻经》:


  (二二)入海取沉水喻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无量方便勤行精进仰求佛果。以其难得便生退心。不如发心求声闻果速断生死作阿罗汉
 


《白话百喻经》


◎把沉香烧成炭卖◎


  从前有一个作官人家的儿子,到海里去采取沉香,经过了好几年,方才得到一车沉香运回家来,於是他拿到市场上去出卖。因为价格太高,过了好多天没有销售出去。这样,他心里很急,而且非常苦恼。那时他看到市场上有很多人挑著炭卖,总是一挑到就有人买,於是他心里想!『如果把沉香娆成了炭,不是很快的就可以卖出去了吗?』他就立刻把沉香烧成了炭,果然一到市上就卖脱了,可是一车的沉香,还得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这故事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心,如若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结果自失大利,犹如沉香娆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04-23 23:31

没有这部佛经!

故事或许是真实的,但不存在于任何经文,这应该只是一个寓言故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