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呐喊·自序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3 20:16
  • 提问者网友:末路
  • 2021-12-23 10:4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藤野先生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甲)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刺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4.(乙)段中“那一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从(乙)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以_________为主,(乙)段以________为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12-23 12:06
1.A.在课中的日本学生 (受毒害的日本青年) B.闲看枪毙犯人的人(麻木的中国人)2.“那”是指示代词,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弃医学文。 3.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4.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许多中国人围观。(看电影事件)5.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6.叙述   议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12-23 13:22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