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诸葛亮情结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1 04:49
- 提问者网友:斑駁影
- 2021-05-10 18:13
杜甫的诸葛亮情结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狂恋
- 2021-05-10 18:44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杜甫对诸葛亮可谓倾心仰慕,一往情深。这在唐代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三国演义纵横谈》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仰慕之外,杜甫的诗中还流露出对于诸葛亮悲剧结局的无限哀惋与惆怅。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诸葛亮的才干固堪与古代著名贤臣伊尹、吕尚并驾齐驱,而远在汉代开国元勋萧何 、曹参之上,真可谓古今罕有其匹。然而, “出师未捷身先死”,严峻的事实是:他毕竟没有完成恢复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业,抱憾终身地死去了 !杜甫在思索:这是什么原因呢?“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大约就是杜甫的答案。毛宗岗解此二句诗道得好:“此缘汉祚之已改,非军务 之或疏也。运虽移而志则决, ‘身,即所云‘鞠躬’,‘劳即所云‘尽瘁’, ‘歼’ 即所云‘死而后已’, ‘终难复’即所云‘成败利钝,非臣逆睹也’。‘终’字妙,包得前后拜表、六出 祁山,无数心力在内。前解慕其大名不朽,后解惜其大功不成。慕是十分慕,惜是十分惜。” (《三匡演义》一百五回夹批)由对诸葛亮的“十分慕”到“十分惜”,正透露了杜甫对于诸葛亮这 人物的悲剧性的深刻了解。
在现存的[杜甫]诗集里面,竟有二十多首诗吟咏或提到[诸葛亮];可谓倾心仰慕,在唐代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这当然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特殊经历分不开。
在那个陷唐代于极大动乱的“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几经颠沛流离,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举家逃难来到成都。之后在四川的梓州、夔州、阆州和成都等地,一住将近十年。直到大历三年(公元768年)闻官军收复河北失地时,才经长江三峡出川。
[杜甫]在巴蜀的十年,过的是亡命生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星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他无时不在思念安史叛军占领下的中原父老乡亲,希望能尽快恢复昔日繁荣的李唐王朝。“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凤凰台》)提起“中兴业”,他就自然会怀念起:三国时以西蜀为基地、五次北伐中原,要恢复汉室江山的[诸葛亮]。“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杂耕心未已,呕血事辛酸。”(《谒先主庙》)[诸葛亮]托孤北伐屯田渭南;可却在五丈原劳累过度呕血而死,以致遗下未竟之业成为千古憾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阁夜》)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咏怀古迹》)
——尽管[诸葛亮]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但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崇敬的!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昔游》)“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述古》)[杜甫]多么希望且坚信有像[诸葛亮]这样的经国重臣出现。他说:“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这是从蜀人热爱[诸葛亮]中产生的共鸣。
[杜甫]赞扬和向往[诸葛亮]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得遇贤君明主,从而一展才华建功立业。
[杜甫]在年轻时就胸怀大志,但仕途坎坷最后才得到个“左拾遗”的闲职;入川之后,生活更要仰仗他人报国无门。难怪他感慨道:“自古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反......余下全文>>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杜甫对诸葛亮可谓倾心仰慕,一往情深。这在唐代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三国演义纵横谈》 )需要补充的是:除了仰慕之外,杜甫的诗中还流露出对于诸葛亮悲剧结局的无限哀惋与惆怅。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诸葛亮的才干固堪与古代著名贤臣伊尹、吕尚并驾齐驱,而远在汉代开国元勋萧何 、曹参之上,真可谓古今罕有其匹。然而, “出师未捷身先死”,严峻的事实是:他毕竟没有完成恢复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业,抱憾终身地死去了 !杜甫在思索:这是什么原因呢?“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大约就是杜甫的答案。毛宗岗解此二句诗道得好:“此缘汉祚之已改,非军务 之或疏也。运虽移而志则决, ‘身,即所云‘鞠躬’,‘劳即所云‘尽瘁’, ‘歼’ 即所云‘死而后已’, ‘终难复’即所云‘成败利钝,非臣逆睹也’。‘终’字妙,包得前后拜表、六出 祁山,无数心力在内。前解慕其大名不朽,后解惜其大功不成。慕是十分慕,惜是十分惜。” (《三匡演义》一百五回夹批)由对诸葛亮的“十分慕”到“十分惜”,正透露了杜甫对于诸葛亮这 人物的悲剧性的深刻了解。
在现存的[杜甫]诗集里面,竟有二十多首诗吟咏或提到[诸葛亮];可谓倾心仰慕,在唐代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这当然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特殊经历分不开。
在那个陷唐代于极大动乱的“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几经颠沛流离,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举家逃难来到成都。之后在四川的梓州、夔州、阆州和成都等地,一住将近十年。直到大历三年(公元768年)闻官军收复河北失地时,才经长江三峡出川。
[杜甫]在巴蜀的十年,过的是亡命生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星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他无时不在思念安史叛军占领下的中原父老乡亲,希望能尽快恢复昔日繁荣的李唐王朝。“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凤凰台》)提起“中兴业”,他就自然会怀念起:三国时以西蜀为基地、五次北伐中原,要恢复汉室江山的[诸葛亮]。“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杂耕心未已,呕血事辛酸。”(《谒先主庙》)[诸葛亮]托孤北伐屯田渭南;可却在五丈原劳累过度呕血而死,以致遗下未竟之业成为千古憾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阁夜》)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咏怀古迹》)
——尽管[诸葛亮]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但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崇敬的!
“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昔游》)“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述古》)[杜甫]多么希望且坚信有像[诸葛亮]这样的经国重臣出现。他说:“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这是从蜀人热爱[诸葛亮]中产生的共鸣。
[杜甫]赞扬和向往[诸葛亮]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得遇贤君明主,从而一展才华建功立业。
[杜甫]在年轻时就胸怀大志,但仕途坎坷最后才得到个“左拾遗”的闲职;入川之后,生活更要仰仗他人报国无门。难怪他感慨道:“自古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反......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