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正一,茅山是啥关系啊,还有武当还是全真牛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6 08:37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05-16 04:31
全真,正一,茅山是啥关系啊,还有武当还是全真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5-16 06:03
正一道仍有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之分,但仍以天师道为代表,习惯上,天师道也称为正一道,因此茅山派是正一派的一个分支。 正一道
道教教派。或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符箓派之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之两大派。正一道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不重修持;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相传张陵创教时,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教以正一新出道法”,又“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悉承正一之道”。张陵之子张衡于东汉“永寿二年袭教居阳平山,岁以经箓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传说陵四代孙张盛徙居江西龙虎山后,为道教之龙虎宗,尊张陵为“正一天师”。唐宋崇道,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宋理宗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龙虎山正一天师遂为各道派之首;元世祖命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正一道以张天师为道首。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也称火居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宫观里活动,也有一部分没有宫观,为散居道士。没有宫观的散居道士,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正一道士多为男性,不蓄长发和胡须,发式同俗人相同。他们不穿道装时,看不出是道士。
全真道
道教教派。始创于中国金代初年 。创始人王喆( 1112 ~1170),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出身地方豪门,早年曾应金朝武举,为小吏,后辞职还家。正隆四年(1159),自称在甘河镇遇仙,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去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 。全真道至此正式成立。该教教义受时代思潮影响,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还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忍耻含垢,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金元之际邱处机嗣教时,全真道得到大发展。邱处机于1219年远去西域行宫朝见成吉思汗,大得赏识。赐给金虎牌、玺书,命他主持天下道教。邱回燕京后驻长春观(今北京白云观 ),开坛说戒,弟子四出建立宫观,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 。其后虽因与佛教辩论失败而受打击,但在整个元代全真道一直保持发展势头。
当金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该派以张伯端为创始人 ,其特点是修炼时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并 , 共尊东华帝君 、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下设北七真(即全真七子)、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封建社会后期道教主要宗派之一。全真道内部又分化出一些小派别,如南宗有清修派和双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邱处机所传全真龙门派势力最强。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势力相对削弱 。清初著名道士王常月整顿教门,曾一度复兴全真龙门派,但终难挽救全真道在清代日渐衰落的总趋势..
全真派和正一派在教法和科仪上有许多不同。比如全真派修炼内丹,正一派道士经忏中用符咒。在科仪、所做法事的侧重点和所敬祖师上更差异。比如一个明显差异是,正一派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则需授戒。授箓、授戒均有严格规定,仪式非常隆重。
道教教派。或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符箓派之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之两大派。正一道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不重修持;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相传张陵创教时,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教以正一新出道法”,又“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悉承正一之道”。张陵之子张衡于东汉“永寿二年袭教居阳平山,岁以经箓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传说陵四代孙张盛徙居江西龙虎山后,为道教之龙虎宗,尊张陵为“正一天师”。唐宋崇道,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宋理宗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龙虎山正一天师遂为各道派之首;元世祖命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正一道以张天师为道首。 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吃荤。大部分为不出家的道士,也称火居道士,少部分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宫观里活动,也有一部分没有宫观,为散居道士。没有宫观的散居道士,一般情况是平时穿俗装,住在家中。正一道士多为男性,不蓄长发和胡须,发式同俗人相同。他们不穿道装时,看不出是道士。
全真道
道教教派。始创于中国金代初年 。创始人王喆( 1112 ~1170),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出身地方豪门,早年曾应金朝武举,为小吏,后辞职还家。正隆四年(1159),自称在甘河镇遇仙,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去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 。全真道至此正式成立。该教教义受时代思潮影响,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还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忍耻含垢,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金元之际邱处机嗣教时,全真道得到大发展。邱处机于1219年远去西域行宫朝见成吉思汗,大得赏识。赐给金虎牌、玺书,命他主持天下道教。邱回燕京后驻长春观(今北京白云观 ),开坛说戒,弟子四出建立宫观,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 。其后虽因与佛教辩论失败而受打击,但在整个元代全真道一直保持发展势头。
当金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该派以张伯端为创始人 ,其特点是修炼时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并 , 共尊东华帝君 、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下设北七真(即全真七子)、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封建社会后期道教主要宗派之一。全真道内部又分化出一些小派别,如南宗有清修派和双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邱处机所传全真龙门派势力最强。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势力相对削弱 。清初著名道士王常月整顿教门,曾一度复兴全真龙门派,但终难挽救全真道在清代日渐衰落的总趋势..
全真派和正一派在教法和科仪上有许多不同。比如全真派修炼内丹,正一派道士经忏中用符咒。在科仪、所做法事的侧重点和所敬祖师上更差异。比如一个明显差异是,正一派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则需授戒。授箓、授戒均有严格规定,仪式非常隆重。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轮獄道
- 2021-05-16 08:07
全真,正一,茅山皆属道教门派。茅山道教是上清派的发源地,上清派创于东晋年间,北宋中期以后,逐渐衰落,元代以后并于正一。正一教前身是汉末的五斗米道,直到清末,民国时才逐渐的衰落。而全真教和金庸武侠说的一样,是在北宋末至南宋初由王重阳所创,金元时期为鼎盛,直至明朝时衰落,是中国道教后期的大门派之一。正一与全真为中国道教史上两大教派。 至于武当还是全真牛,也有记载。入明朝后,全真式微,全真教分为了许多小派各自为营,其中正宗为“七真派”,即王重阳的弟子所领七个门派。这七个门派即全真教嫡派,是正宗。而在这七派之外还有许多的支派,其中武当就是全真的支派,即旁系。所以还是全真比较牛一点。
- 2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5-16 07:17
全真派,和正一道都是道门一派,是目前道门最大的两派,茅山派也是道门的一派,只不过没有全真和正一大,后归顺正一道。全真教,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支派,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於陕西终南山所创。王重阳仙游後,由他的七位弟子轮流接任。全真教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符录、丹药等及思想以外的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更因随同元太祖西征,而使全真派在元朝得以壮大。 在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传》里,不单只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是抗金英雄,他的弟子也很爱国。但原来歷史中的全真教由於地处当时金国的国境,所以在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掌门之时,都承认金国的政权;王处一更曾应金世宗的邀请进宫讲授道学。直到宋、蒙合灭金国,全真教才向南宋朝廷效忠,但另一方面又著丘处机及十八弟子北上向成吉斯汗讲道正一道以龙虎宗为核心,以张陵后嗣为首领的领导核心已经形成。龙虎宗大约形成于唐代后期。两宋时,与茅山、阁皂二宗并称“三山符箓”,宋室对三宗首领的礼遇和支持几乎不分轩轾,三宗的势力也在伯仲之间,茅山宗的发展还常常略胜一筹;且彼此都是平等的,并无隶属关系。从张陵起,其子孙虽代代被称为“天师”等。在网络游戏《大明龙权》中正一道作为四大门派之一出现。 道教教派。茅山在江苏句容。 茅山是我国著名道教名山,上清派发祥地,道教称之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中国南朝齐、梁道士陶弘景所创。因在茅山筑馆修道,尊三茅真君为祖师,故名。一说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及其弟固、衷于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茅氏三兄弟得道于茅山,开茅山道派。后有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黄庭经》是茅山派的重要经典,也是后代全真道派的功课经。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在茅山经营数十年,从而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故后世也称上清派为"茅山宗"。他编写的 《真诰》一书记录茅山道教的传授历史,人数在百人以上。 此派主修上清等经书,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主张思神、通经、修功德,兼修辟谷、导引和斋醮。该派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高道辈出,隐若道教正宗。北宋时与龙虎山 、阁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 ,号称三山符箓。元代以后归并于正一道。武当派尊崇“玄武大帝”,武当派分80几个流派,现掌门是玄武派(武当下属流派)的王光德道长。武当山的道教先后分属正一、全真两大道派。
宋真宗时期(公元998-1022),正一派首先传入武当山,于宋元之际成为武当山道教主体,曾在该山传过以下支派:大茅派、三茅派、火居道等。宋高宗绍兴十四年(公元1141),又有上清茅山派道士兴建五龙观殿宇并繁衍传承,世称“武当五龙派”,全真教也约于稍晚时期传入武当山。元至正(公元1264—1294)年间,原属全真门下的张道贵与清微道士叶云莱等同师清微第十代宗师黄舜申,又传清微法于全真道士张守清,这一系融合全真派和正一道中的清微派,世称“武当清微派”。明洪武时(公元1368-1398),龙门派四代邱元清(即丘玄清,见注),曾师事张三丰,到武当主持玉龙宫。
明代永乐(公元1403—1424)年间,明成祖敕命大兴武当山宫观以奉祀“玄天上帝”,至此武当山各派皆奉祀玄天(真武)上帝。永乐初,统领天下道教的正一道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命正一道士孙碧云为武当山南岩宫主持,孙的门下后来形成“榔梅派”,或称武当山本山派。属于正一的支派。
此期间,属全真一系的道士张三丰门下形成了一个与全真道教义教制及宗风都有所不同的道派,其派与陈抟一派有渊源关系,当时官方将其归于全真道。这一派崇祀「真武大帝」,习武当内家拳,主张三教合一,重视修炼内丹,特别强调性功,为元明间新产生的全真支派。张三丰门下形成的支派繁多,据《诸真宗派总簿》载,武当道派,后还有自然派、三丰派、日新派、蓬莱派等传衍近代,字派多达八支。
现代,武当山仍为道教名山,由于山上的道教派别大体上都崇奉“真武”,故也有把武当各道派统称为武当派的。 呵呵,找的不容易哦,给分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