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丹参的种植技术与周期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1 17:26
  • 提问者网友:喧嚣尘世
  • 2021-03-30 17:21
丹参的种植技术与周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3-30 18:34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又名血参、赤参、红根等,为常用中药,具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养血安神功能。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等省,我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和栽培。   一、生长习性   丹参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暖和湿润环境,耐寒、耐旱,野生多见于山坡草丛,沟边、林缘等阳光充足、较湿润的地方,春季地温10℃时开始返青,20-26℃相对湿度80%时生长旺盛,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根在-15℃的情况下,可安全越冬。   种子在18-22℃时,15天左右即可出苗,陈种发芽率极低,根段在地温15-17℃时开始萌生不定芽,根段上部发芽,发根均较下部早。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丹参为深根性植物,根系发达,深可达60-80厘米,故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砂质土最利于根系生长,粘土和盐碱地均不宜生长。忌连作,一般待秋作物收获后整地,每667m2施农家肥3000千克作基肥,深耕、耙平,作成1.3米宽的畦。   2.繁殖方法。主要为分根或扦插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   (1)分根繁殖于秋季收获时,留出部分地块不挖,到第2年2-3月间起挖,选择直径为0.7-1厘米,健壮,无病虫害,皮色红的根作种根,取根条中上段萌发能力强的部分和新生根条,剪成长5厘米左右的节段,按株行距25厘米×30厘米开穴,穴深5-7厘米,每穴放入根段1-2段,斜放,使上端保持向上,注意应随挖随剪随栽,栽后覆土约3厘米,每667m2用种根50-60千克。   (2)扦插繁殖于4-5月植株生长旺期,取丹参地上茎,剪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剪除下部叶片,上部叶片剪去1/2,然后在做好的苗床上按株行距6厘米×10厘米,斜插入土1/2-1/3,做到随剪随插,插后浇水遮荫保湿,待根长至3厘米左右时即可移栽大田,此法一般较少用。   在无种根的情况下,亦可用种子繁殖,方法是用当年收的种子秋播,每667m2用种子1千克左右。但此法因生长期长,产品质量又差,故应少用。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分根繁殖者,常因盖土太厚,妨碍出苗,因此5月幼苗出土时要进行查苗,如发现因盖土太厚或表土板结的,应将穴土挖开。苗高6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中耕要浅,避免伤根。第二次在6月,第三次在7-8月进行,封垄后停止中耕。   (2)追肥。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以氮肥为主,以后配施磷钾肥,最后一次要重施,以促进根部生长。   (3)排灌。出苗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长。雨季要及时排水,以免烂根。   4.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6-11月发生,尤在高温高雨季节严重,为害根部,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轮作,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浇灌。   (2)中国菟丝子。生长期及时铲除病株;清除菟丝子种子。   (3)银纹夜蛾。幼虫咬食叶片,夏秋多发,可在幼龄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喷施。   三、采收与加工   春栽于当年10-11月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萌发前采挖。先将地上茎叶除去,在畦一端开一深沟,使参根露出,顺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条,防止挖断。挖出后,剪去残茎。如需条丹参,可将直径0.8厘米以上的根条在母根处切下,顺条理齐,曝晒,不时翻动,7-8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曝晒至干,装箱即成“条丹参”,如不分粗细,晒干去杂后装入麻袋者称“统丹参”,有些产区在加工过程中有堆起“发汗”的习惯,但此法会使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故不宜采用。丹参种植技术大全找助农驿站项目园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