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柏林寺南望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5 20:40
  • 提问者网友:謫仙
  • 2021-12-25 15:1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问题。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余生
  • 2021-12-25 16:09
1、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画”字,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2、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最后一句。首句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后文登眺之事。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第三句“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 “霁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尾句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意思对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家
  • 2021-12-25 16:54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