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理解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20:47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1-31 13:06
【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理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01-31 13:28
【答案】   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他的词集叫《珠玉词》,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玉似晶莹的作品委实不少,当初中文竞技场里不乏喜欢晏殊词的同学.此词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
    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1-31 13:39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