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北大临时工追星”的文化隐喻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8 08:36
  • 提问者网友:抽煙菂渘情少年
  • 2021-12-27 18:1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北大临时工追星”的文化隐喻东方木  活色生香、让人眼花缭乱的社会新闻中,注意到一条不起眼的新闻,标题是《北大临时工热衷“追星”已获两千多位名人签名》,说的是北大餐饮中心临时工刘宇光是个“老追星族”,在北大七年来,他得到了两千多位名人的签名。(《京华时报》8月16日)  超越社会新闻给人带来的猎奇满足感,从北大餐饮中心这个不起眼的临时工,和他引人注目的“追星”行为中,笔者悲哀地解读出一种中国高校大学精神沦落的隐喻。  一个临时工的行为与大学精神能有什么联系?其相关性是很大的!一座象牙塔的精神价值取向,一所大学的人文底蕴,不仅会直接地表现在其主流人群(比如学生、教师)身上,还会间接地辐射到那些身在其中的边缘人群身上——这种间接辐射能力往往更能体现底蕴的深厚,因为教化主流人群是相对容易的,而要能在潜移默化中将一种人文味道“薰”到边缘人群身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多么深厚的功力啊!  所以在武侠小说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景象:表征少林寺功夫非常“牛”的时候,并非说方丈有多厉害,而是把笔墨放在对“扫地僧”或“火工头陀”功夫的描述上——比如《天龙八部》中那位用武功化解萧远山和慕容博仇恨的扫地僧,把少林寺藏龙卧虎的厉害表现得淋漓尽致。翻看中国大学史,表征中国大学人文底蕴深厚的,也常常是在这些边缘群体的传奇故事中。比如说图书馆馆员的博学,守门人精通康德,卖烧饼的外语很好,看车师傅深谙老庄——反映这种大学遗风的是去年清华的“馒头神”:清华食堂卖馒头的,竟然通过自学考得TOFEL高分,令清华学子自豪不已。  如今我们发现,这种“边缘人的传奇故事”在大学中越来越罕见了,好不容易又找到了一个传奇的临时工,但我们悲哀地发现:他不是深藏不露的“馒头神”,不是高深莫测的“扫地僧”,不是身怀绝世本领的“火工头陀”,而是一个收集了两千多位名人签名的“追星族”。  边缘人的传奇状态往往表征着一所大学的精神底蕴,这个角度看,从“扫地僧”到“追星族”——大学边缘人“传奇叙事内容”的转型,是对中国大学精神沦落一种深刻的隐喻:边缘人的故事是跟随着大学状态走的,当我们的大学在人文追求上越来越浮躁,精神底蕴越来越稀薄,越来越热衷于追逐诸种明星时,边缘人的“传奇故事”也就远离了知性熏陶、人文感染等有想像力的内涵,而是表现出与“大学追星”同构的世俗。  周星驰火了,热情地邀请星爷任荣誉教授;成龙来了,巴结地给他送个荣誉博士的头衔;看看许多高校学院的名誉院长和名誉教授,大都是名人占着;看看许多名人冗长的头衔中,大多有着一个某校名誉教授、特聘教授之类的名号;所谓的邀请纳什、李远哲之类的学术明星演讲,也不是追求什么人文启思和思想交流,而是觉得能邀请到他们“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难怪有人惊呼:大学已经堕落到要靠名人来装点门面的地步了!  当大学不能与世俗保持距离、甘守寂寞静心做学术,而是堕落到要靠形形色色的名人来装点门面之时,我们能指望那些生存在其中的边缘人有什么有想像力的传奇故事?(原载2005年8月17日《燕赵都市报》)1.本文借北大临时工追星一事,批评了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2.一个大学临时工的媚俗和大学精神有什么联系?作者举了哪几个典型事例来论证的?________________3.文章末两段认为追星是装点门面的事,你认为大学有必要追星吗?________________4.前不久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两句顺口溜:“二等人,是演员,扭扭屁股就歉钱……九等人是教员,山珍海味识不全……”大学面对非常“牛”的“星”们,是否有些自卑?如何看待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5.某著名高校一教授公开撰文,鼓吹国人忘记日寇暴行,对日低头,摇尾乞怜,已蜕化为媚日的“汉奸”学者,这一例证可以作本文的论据吗?若可以,放在哪一段为好。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12-27 19:37
答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12-27 20:47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