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11:33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03-09 21:12
李白写这是什么意思
有书说是情诗,并且"相看两不厌"的确有着意思,在一些歌曲中也有出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岸风
  • 2021-03-09 22:16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自我感觉这两句诗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写法,敬亭山本是一座山,我记得好像是在安徽,原名好像叫招亭山,和我的名字有一个相似的地方。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使敬亭山更具人格化,更显个性。深层次说,这是作者对感情的一种寄托,纵使鸟飞云舒,诗人不愿意也不想归,在他的感觉中,因为彼此的牵挂,两者久久向念,凝望中透露赤诚,张扬中流露真情。彼此的一个眼神,已在感情中实现了互动,彰显了默契与意合。如果说他是恋爱中的情侣,我认为就太过于狭隘,更多的时候,我认为这是对真情的一种诠释,正如“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轮獄道
  • 2021-03-10 00:13
是出自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的一句诗“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李白以此表达孤寂落寞之情,其中“相看两不厌”所指为诗人希望的相互理解的最高境界,即知交的感觉不因外物、人事、境遇的变化而改变!你我既是知心,又何必多言,纵使对坐无语,静静的交流也会在我们的心中引起回响。这就是所谓的“相看两不厌”。人生知己如此,夫复何求!
  • 2楼网友:duile
  • 2021-03-09 22:40
解释: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诗表现出来的已不只是对敬亭山的无限钟爱,在诗人眼里,敬亭山完全人格化了,它不再是观赏的对象,而是自己相看“不厌”的最亲密的朋友。诗人使用的是“只有”这样朴素无华的口语,却极有表现力,它以山之有情,反衬出人之无情。而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既可见山之无比灵秀,令人领略不尽,又可见诗人世无知音的孤独幽愤。 李白写这首诗时,距他离开长安已将近十年。这时的李白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