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区分公务员考试中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10:49
  • 提问者网友:嗝是迷路的屁
  • 2021-11-15 02:16
如何区分公务员考试中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11-15 02:55
主旨概括题的原则是基于原文,不要引申;而意图判断题又有两种做法:1.意在文外的意图题,我们需要引申出作者的态度,得到答案。2.意在文内的意图题,我们需要通过文段本身找到作者话语的重点和意图。意在文内的意图题和主旨题有交叉之处,这使学员们感到困惑,因此这里简单总结主旨题和意图题的解答技巧。
Ø 主旨题:文段阐述社会负面现象,文段没有给出解决措施,我们基于原文,
不做引申,选择概括负面现象本身的选项,不选解决措施的选项。如:
(2008年国考)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临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解析】D
通过提问方式“概括”,判断为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通过转折词“但”引出了文段的主旨句,即“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临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这段话在描述一个不好的社会问题,概括大意即D选项,很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注意:如果提问方式变为“意在说明”,则为意图判断题,答案选择引申的对策C选项。

意图题:文段阐述社会负面现象,文中没有给出解决措施,我们对作者的意
图进行引申,选择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的选项。如:
(2007年国考)虽然世界因发明而辉煌,但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市场只认同其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埋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和科学家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然而,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
A.世界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发明
B.发明家比科学家等处境艰难
C.发明通常不具有直接消费价值
D.社会应对发明家提供更多保障
【解析】D
通过提问方式“想表达”,判断为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第一句话就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发明家的处境非常不好。后文通过“教师”、“科学家”与“发明家”的对比,来说明发明家处境确实不好。既然判定是一道意图题,答案应该选引申的对策,即“为发明家提供更多保障”,来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答案即D项。
注意:如果提问方式变为“主要表达”,则为主旨概括题,答案选择基于原文大意的B选项。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11-15 03:31
首先,按理说,一个题目该怎么问,是要根据文段特点来的。比如一个介绍某个物品的说明文,那只能问:这段文字介绍了什么?也就是典型的内容概括题。而如果一段话经过层层铺垫、论证,最终是要发表什么观点,那肯定不能问“这段文字介绍了什么?”
但是,有些题目就是不守规矩,可能是命题人水平问题,也有可能是命题人故意为之。还有些文段确实怎么问都可以,比如有些文段是评论性的,但是没有直接表明主旨、观点,需要我们去概括、提炼,那它问“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什么”可以,问“对这段文字最准确的概括是哪一项”也可以。
而且,有些题选项设置得也很难。比如有一项是对文段表面意思的概括,有一项又是对策。到底选哪个呢? 有些老师讲“优先选对策”。这种观点并不正确,第一有些文段没有表面对策,选对策反而隐身过度,第二,有些对策的表述有问题。 所以,做题,第一要分析清楚文段的结构;第二注意比较选项,不管怎么样,必须要准确,与文段有出入的肯定不对。在提升篇,会讲“片段阅读的排除法”。第三才是看提问,提问作为一个参考,但不能决定答案。
  • 2楼网友:woshuo
  • 2021-11-15 03:15
主旨是主要内容,你要选的就是能够概括文段内容的即可。
意图就是目的,你要选的是中心思想。
举个例子,一个文段通篇都在说水资源紧缺,各地都在想节水措施。主旨就是水资源紧缺,意图就是号召大家节水。就这样。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