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利用迁移规律帮助学习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0 06:08
  • 提问者网友:凉末
  • 2021-01-19 21:49
如何利用迁移规律帮助学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1-19 22:56
何为迁移?迁移就是指一种知识或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或学习的影响。换言之就是指已获知识、技能等方面对新知识、新技能等方面的影响过程。迁移分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旧的学习促进新的学习,这是正迁移的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可以促进写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有利于理化学习。
负迁移—前面的学习阻碍干扰后面的学习,这是负迁移的作用。如在外语学习中受到汉语学习的干扰;在数学学习中,把平面几何的定律照搬到立体几何中。在教学中如何促使正迁移的发生和克服负迁移的产生,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迁移的规律的运用与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初步探索。
1.推进迁移发生的前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倾向。人们对某种事物感到的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物上,并产生一定的感情,从而力求去实践、了解、获得感知。例如:通过生命探索过程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科学在人们生产、生活和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到生物学在我们学科中的重要性,其强大的作用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正迁移发生的关键——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
迁移的本质是要分析、概括新旧知识的本质联系。如果没有对旧知
1/3
识本质属性的理解,既不能用已有知识去概括新知识的本质属性,也无法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就难以产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促成正迁移的过程,而大大减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负担,学生只有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才算真正掌握理论性的知识,才可以运用它在新知识学习中进行变通和迁移。
知识之间的相同因素是迁移的必要条件,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类比,找出不同问题的类似之处,从类比中发现求解问题的途径,从而促进方法和能力的迁移。例如,电子表格中的函数只不过和数学中的表示方法不同,只要学生记住符号,就没有必要一一讲解。又如,学生在学汉语拼音的同时学习英文字母,当汉语拼音未牢固掌握时,常常干扰英文字母的学习,这是由于认知结构可辨别性差而导致学生学习上的负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重视比较和归纳,使知识点系统化,探求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认知结构的系统化。
3.迁移发生的基础—合适的教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意味着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因此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方法,这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增强迁移意识,从根本上促进迁移顺利实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重复教学,例如,软件窗口操作界面基本相
2/3
同,有文件、编辑、工具、帮助等菜单组成。在窗口教学中,有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Word、Excel、Powerpoint、IE等窗口的介绍,这些只要详细介绍一个就可以了,其他的运用迁移原理即可解决,这样不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生物课、信息技术课、语文课、英语课……都普遍存在着迁移,我们只要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学习的正迁移,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