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郡王有两子四女,排列分别如下(括号内以第一人称为视角):
女,男,男,女,(女),女。作为第一人称应当怎么称呼第二个女子?二姐?四姐?
男,男,女,女,(女),女。同样,作为第一人称应当怎么称呼第一个女子?大姐?三姐?
顺便再问一下,郡王的儿子和女儿应当封什么?魏晋时期不应该是郡主一类的对吧?
魏晋南北朝时期王公贵族家族辈分及称呼问题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4 00:21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02-13 18:39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2-13 19:59
总体来说,两晋爵位体制基本继承曹魏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的结构,但是从区域分封改为大、中、小国分封,因此县侯被细分为开国郡公(大国)、开国县公(中国)、开国郡侯(大国)、开国县侯(中国)、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小国)。东晋继承西晋,除了大国侯未有实授。末期置五等候,作为小国县侯,名目上等于不授地的开国侯,但实际地位低于开国男。
南朝则基本沿用东晋,至齐废五等候,至陈增郡王爵、藩王爵。故此在魏晋时期是还没有郡王的,等到南朝后期才出现。
称呼姐妹是用姊妹相称,外人则称呼为娘子或X娘。比如二娘。魏晋才女谢道韫在后世诗词中被频频提及为谢娘就是由此而来。且在魏晋南北朝来说,男女排行是分开的。
魏晋南北朝服饰(220~589)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晋代的首服除幅巾为社会沿用之外,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本是两汉武士之制,传之又传,不仅用于男官员,并流传民间且男女通用。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着“上俭下丰”。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足穿笏头履、高齿履(一种漆画木屐),流行一时。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魏朝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南朝则基本沿用东晋,至齐废五等候,至陈增郡王爵、藩王爵。故此在魏晋时期是还没有郡王的,等到南朝后期才出现。
称呼姐妹是用姊妹相称,外人则称呼为娘子或X娘。比如二娘。魏晋才女谢道韫在后世诗词中被频频提及为谢娘就是由此而来。且在魏晋南北朝来说,男女排行是分开的。
魏晋南北朝服饰(220~589)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有折角巾、菱角巾、紫纶巾、白纶巾等。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晋代的首服除幅巾为社会沿用之外,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本是两汉武士之制,传之又传,不仅用于男官员,并流传民间且男女通用。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着“上俭下丰”。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足穿笏头履、高齿履(一种漆画木屐),流行一时。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魏朝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2-13 21:13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