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卡拉OK”兴起于哪国?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10:33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11-14 12:55
“卡拉OK”兴起于哪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11-14 14:02
但是,“卡拉”怎么就“OK”了呢?——这是一位自称“中国通”的日本朋友面对这一译名表现出的无所适从,他还以为这是一句时髦的“洋泾浜”赞语。 “卡拉OK”一词其实就来自于日文“ヵラ-ォヶ”,它的原义就是“无乐队的”。 的确, “卡拉”+“OK ”这种奇妙的组合,令人有些费解。这个日文的缩略语音译为“卡拉欧开”才对,英文就取自日文发音,一般将“ヵラ-ォヶ”直接音译为“Karaoke”或“Karaokay”。 殊不知,经过中国译者的语言转换,竟然将“ヵラ-ォヶ”的后半部分大胆地“意译”为“OK”。这不仅使中国人一接触到这个词就倍感“OK”,而且,兼顾了日文的原“音”与原“意”,似乎在地地道道的“日本造”中还融进了些许的欧美货色。 翻译者的“妙处”就出现在这生花之笔上。既然“卡拉OK”可以代替乐队,也就是说,“无乐队也可以唱”;而“卡拉欧开”中的“欧开”与英文中的“OK”谐音,于是,卡拉OK就这样以“谐音”加“谐趣”而得名,并在大众文化之中迅速传播开来。这个词趣在于卡拉OK中原来没有“OK”,但经过中国翻译的妙手,它音意兼顾地表达了原意。 谈到这里,还要将目光拉回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当时的日本,比烟盒还小的盒式录音带大量地占领了东洋市场,以其价廉和方便赢得了消费者。同时,磁带录音技术的普泛也推动了唱片公司的变革。根据那时的录音制式,无论是45RPM(RPM为每分钟转数)用于录制单曲还是 33RPM用于录制专辑的唱片,都比磁带的造价昂贵得多。自从美国安培公司创造了高质量的磁带录音机,这种可以被剪辑加工的录音制品便开始与传统的唱片一争高下。 日本的唱片公司也开始应用这一新技术。在为旗下歌手灌制唱片之前,既为了提高乐队的使用效率,又为了节省录音室的占用时间,它们便准备了各种曲目伴奏的录音带。这一录音带的发明目的,明白地说,就是为了代替乐队提供给歌手伴奏,以便随时安排时间练习。 这种录音带,就叫做“歌の入てぃなぃォ-ヶストラ”。 “歌の入てぃなぃ”就是日语的“无歌词的”,“ォ-ヶストラ”则是英文“Orchestra”(乐队)的发音。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前半部分缩略为片假名的“ヵラ”,其日文汉字为“空”,也就是“无”的意思;后半部分取“ォ-ヶ”,拼合成缩略语“ヵラ-ォヶ”,意指“无乐队”或“空管弦乐队”。 这样,“卡拉OK”就在日本的一座无名的录音棚中诞生了。其实,整个20世纪,日本人最引以为豪的发明就三样——方便面、卡拉OK、随身听! 自1958年全球第一包方便面诞生后,1979年索尼公司才发明了随身听。据说,卡拉OK的“生日”就在这两者之间,那是日本“消费社会”逐渐开始成熟的年代,它与商业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 “卡拉OK”在日本诞生于首创这一演唱方式的1971年,从此以后,它随着莺歌燕舞而传遍世界。 不过,这时的“卡拉OK”还代指圈内人士用的特殊录音带,还没有实现从生产者“使用”到消费者“消费”的转变。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西城秀树们、山口百惠们的歌声在日本的家喻户晓,这种录音带迅速成为一种时尚。因为,日本的追星族们对歌星、影星的喜爱,较之其它各国家尤甚。他们更偏爱模仿偶像们的发型、服饰、化妆、动作和表情,乃至歌声!1976年,山口百惠在她14岁时出版发行的经典曲目《一夏的经验》、《秋樱》、《曼沙罗尼》至今还是卡拉OK的名曲。 唱片公司自然不会坐失这一商机。它们开始以酒馆、小吃铺里那些嗓子不错的食客为对象,很快便将这种专业用磁带“商品化”了。首创这一演唱方式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77年。随着卡拉OK录音带的大量推向市场,上至高级饭店、大型宴会,下至普通市民家庭,这种便利而又动听的伴奏磁带开始风行日本三岛。 据说,卡拉OK还有个创始人,他就是今天享有“卡拉OK 大王”之称的高城喜三郎。他为了推销卡拉OK还曾设计了一连串的活动,如在夜总会播放自制的伴唱带,并亲自到场表演等等,但总是不能得志。况且,当时电子游戏机正大行其道,卡拉OK并不是娱乐界的唯一宠儿。后来随着日本社会对游戏机的封杀,卡拉OK 又再度抬头,不过伴唱带市场已落入万胜、先锋和松下电器等大公司的手里,松下的激光唱片也大受欢迎。面临这场商战,高城喜三郎经营的“日光堂”为了应付这群雄割据的局面,他与另一公司推出了激光卡拉OK 软体“NCD 系列”,这是一种影像点播式的卡拉OK 伴唱系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