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小学生朗读不好怎么办?

答案:3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7 12:34
  • 提问者网友:川水往事
  • 2021-02-27 09:43
小学生朗读不好怎么办?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2-27 10:34
问题描述: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但令我遗憾的是,班级中的学生在朗读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读书时多字、漏字,唱读,语速过慢,磕磕巴巴,有的甚至连一个自然段都读不下来;有的学生读书速度过快,发音不准,含混不清;集体朗读时,拖拖拉拉,缺乏节奏。学生朗读不好怎么办?这个问题必须解决。问题分析: 几次外出听课的机会,让我领略了哈尔滨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们的诵读风采。学生声情并茂、富于感情的朗读,让当了10几年班主任老师的我都自叹不如。反思自己的学生为什么读的就那么逊色呢?难道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不应该,差距是有的,但不至于差别这么大。于是我开始思索学生朗读不好的成因,也咨询了有经验的老师。在一次的网络教研中,更是无意中进入了市教研院于志强主任的博客,我在里面看到了于主任的两篇文章《语文教师朗读与学生朗读指导》、《小学语文朗读与朗读教学》。问题终于找到了:1、不习惯课前预习,没有养成勤读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由于读的少,不熟练,读书过程中又注意力不太集中而造成的多字、漏字。2、课堂上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以至于造成学生对朗读重视不够,读书兴趣不高。3、部分学生比较懒惰,读书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不去想办法解决。如遇到不认识的字懒于查字典,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就放弃等。4、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总是担心自己读不好被别人笑话,越是担心就越容易出错。5、在低年级时养成的拖腔拖调的习惯没有及时纠正,对于速度的快慢、声音的轻重掌握不好,造成了唱读现象的发生。6、标点符号的挺顿没有完全掌握,品味朗读的指导不到位。 成因找到了,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朗读水平还真提高了不少,下面我把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但愿可以为与我曾经有着同样烦恼的老师们提供一点帮助。解决问题:一、课前预习是重中之重。 以往我在作业中都会有这样的内容:朗读第****课。但是学生们对于写写画画形式的作业能按要求完成,可是对于朗读类的作业只是应付了事,有的只是把课文读了一遍,更有一部分学生压根一遍没有读。第二天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又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朗读的机会,有时对于读书疙疙瘩瘩的学生没等他读完就让其坐下了,甚至还批评他在家预习的不好,久而久之,学生把这样的作业也就不当作一项内容了,学生读通顺都很难,谈何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后来我就在家长会上征求家长的意见,寻求帮助。无论多忙,请求他们一定要看护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要将每一篇课文至少读5遍以上。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争取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朗读的机会,学生看到老师如此重视朗读训练,自然也就不忽视朗读性的作业了。学生朗读流利了,课堂上的指导顺利多了。二、培养朗读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味枯燥的让学生去读,开始时在家长的帮助下可能还有些效果,但时间一长,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反感,怎么办?重点还要放在课堂上。 1、平时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于点滴进步,哪怕一篇文章中只有一处读好了都要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表扬的同时指点不足,让他既树立了自信心,提高了读书兴趣,又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2、在班级中树立几个典型学生,请其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倡导个性阅读,对于有思想的学生,能读出自己独到之处的学生加倍赞赏,赏识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 4、每天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朗读比赛,每次两人,每人两分钟,及时讲评记分,一轮下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也会大有提高,学语文的兴趣也会更浓。5、每月进行一次诸如“朗读小明星”、“模仿小高手”的朗读活动,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 6、针对不同文章,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朗读兴趣。如:教学《快活的小河》一课时,我采用了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河、大山、泉水、瀑布。并制作了头饰让学生戴在头上,学生的读书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人人做演员,个个都参与,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教学古诗文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伴着美景配乐诵读,在音乐与景色的渲染下,学生入情入境,读出了美感,读出了“诗味”。更读出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 教学《美丽的公鸡》一文时,当读到“从前有一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整天得意洋洋地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时,我要求学生走出座位并且加上动作来读。学生们大摇大摆、竖着拇指夸耀的样子,不但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在读中体味了公鸡的“得意洋洋”。三、教师必要的指导不可缺少。 1、教师的范读是必要的。小学生善于模仿,因而要想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教师必须首先要做到。对于一些较长、难于把握的句子或段落,教师可以进行范读指导。如教学《桂林山水》时,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加以强调,同时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词后缀的语气词的音变。 2、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出示句子: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一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詹天佑,会怎么说呢?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所有的铁路建设者,又会怎样说呢?通过想象,学生渐渐进入角色,读出了蕴涵的意思。 3、从低年级起,逐步向学生讲清标点的意义和各自停顿的时值。如顿号停一拍,逗号停两拍,句号、问号、叹号停三拍等等。组织学生学习标点诗歌: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吵个不停的原来是标点符号。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它的嗓门就像铜鼓敲:伙伴们,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顶不服气的是小问号: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小逗号说话头头是道,它和顿号一起反驳小句号:要是我们不把句子点开,人们一口气读下来,怎么学得了!学问深的要算省略号,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要讲我的作用……哼,不说大家也知道。句号觉得自己水平高,它总要留在后面作总结报告: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我,话就说得没完没了。 4、教会学生朗读的技能技巧,如重音、语气、节奏、停连等。如诗句的节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故人/西辞/黄鹤楼”。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很重视朗读技巧的传授,如:师:(当学生读到“八年来”一句时,老师插话)这一句转入回忆,声调要变低,速度要放慢,把人们带到从前的岁月。
师:(学生读完“抢救伤员”这件事时插话)这件事最感人,感情不容易表达,听于老师读一下。(老师范读)
你看,指导学生读好“八年来”这样充满回忆色彩的语句,于老师明确的告诉学生这种语气的具体读法具体技巧:“声调要变低,速度要放慢。” 最后,我想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段话来总结: 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愿我们每一天的语文课堂都充满精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芗
  • 2021-02-27 12:45
1、找原因:   可以让孩子朗读一篇课文听一下,会发现他可能存在如下问题:停顿不当、漏字、加字、回读、读错等。   2、找方法:   停顿不当可能因为词语积累不够;漏字可能是因为没看清楚;、加字可能是因为紧张以及语速过快;回读、读错可能是因为有些生字不认识。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怎么做:   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把文章当中的生字解决掉;告诉孩子阅读速度要适中,不可太快或者太慢,以正常的说话语速即可;多抽点时间听孩子朗读,然后告诉他朗读时的优点和缺点。
  • 2楼网友:鱼芗
  • 2021-02-27 12:0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曾明确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 当然这里的朗读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意蕴的轻声地美读、发挥想象的“戏剧化”的朗读,所以不论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角度来讲,有感情地朗读都是必不可少的目标之一。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小学,尤其是中低年级,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如果还不能做到很好地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那么“学”和“教”的基本任务就没有完成好。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形成一条有效的朗读指导途径呢?笔者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方面作的一些粗浅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叶圣陶曾指出:“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教师的范读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调,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使他们都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 例如,我在教《清平乐 村居》中,因为这是一首词,学生一时间无法把握朗诵时的感情,于是我利用一段恬静优美的古筝音乐创设情境,同时老师再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再慢慢地揣摩,化为己用。 再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觉得范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根据学情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只要发现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马上停下来范读,再多加练习,和学生一起把这个难关闯过。此外,也并不是老师读的才称之为标准的范读,教师可以加大优生的合理资源利用,让班里读得最好的同学起模范作用,通过他们的范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入情入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真正有感情的朗读,绝不会是“喊”着读,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读”,是为了品位文章意蕴的较轻声地读(尤其在集体朗读时)。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让学生能充分地读,去感悟文本,去感受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地。 1、“戏剧化”的朗读 为了培养孩子更好地体会文章所描绘的人或动物某些动态的场景或非常动人、内容丰富的景色描写,启发学生进行“戏剧化”的朗读也是非常有效的。所谓“戏剧化”的朗读,即朗读声音的大小、语气语调、面部表情、甚至手、臂膀乃至身体的某些情不自禁的小动作,都可以随文章描写的变化,达到“忘我”的境界,这在小学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此时学生的心理、思维活动必定是极其丰富的。 例如,我在教学《田园诗情》(国标本第七册)时,我一边让学生读,一边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激发想象,让学生进行“戏剧化”的朗读。如当学生读到“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时,我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骏马,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