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解答题【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务学堂师生问答杨树谷(学生)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09:19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01-03 00:32
解答题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务学堂师生问答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云去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教习梁(启超)批:(礼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1)杨树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问?梁启超是怎样为学生解惑的?(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1-01-03 00:51
(1)疑问:孟子所说的这段话与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君权神授”等有相悖之处。(或与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臣关系有矛盾之处)解惑:梁启超援引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名言指出,“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也”,以说明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秦朝以后君臣关系发生变化,认为它违背了孟子和儒家的思想。(2)用意:其一,托孔孟之道为推行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其二,借儒家倡导的君民关系,论证其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1-03 01:34
感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