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后,又继续“研究像高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他在实验室选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凸透镜,高度为4厘米、6厘米、8厘米的发光物体及相应的实验器材进行正确实验,将收集到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f=10厘米?????物高8厘米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厘米)15012.5223015431822.51041626.713.35153016表二???f=10厘米?????物高6厘米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厘米)63015.03.072516.74.081822.57.591530.012.0106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物距u与像高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在同一凸透镜中成实像时,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中的物距、物高和像高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物体在同一凸透镜中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物体越高,像就越高.
小张在表二中尚有部分数据没有填写,若有可能请你帮他填写完整;若不能,请写出不能填写的理由.________
为了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张认为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请在表三中填入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完成他的研究目的.
表三???f=________厘米?????物高________厘米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厘米)11________//12________//13________//
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后,又继续“研究像高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他在实验室选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凸透镜,高度为4厘米、6厘米、8厘米的发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1 05:59
- 提问者网友:wodetian
- 2021-03-20 22:43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03-20 23:22
像高随着物距的减小而增大 2与6(或3与8或5与9)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不成实像 15 8 50 30 18解析分析:(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物距u与像高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结论;
(2)要研究像高和物高的关系,必须控制物距相同,从表中找出物距相同,而物高不同的实验数据;
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无法测量像距和像高;
为了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他应保持像高不变,更换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再做一次实验.解答:(1)使用同一凸透镜时,焦距不变,分析表一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物距的增大,像高越来越大;
(2)要研究像高和物高的关系,必须控制物距相同,从表中找出物距相同,而物高不同的实验数据,符合条件的实验是:2与6(或3与8或5与9);
表二中第10次实验中,物体放在6cm处,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的是虚像,在光屏上找不到像,所以无法测量像距和像高;
为了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他应保持像高不变,更换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再做一次实验,控制物距、物高和表一中数据相同.
(2)要研究像高和物高的关系,必须控制物距相同,从表中找出物距相同,而物高不同的实验数据;
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无法测量像距和像高;
为了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他应保持像高不变,更换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再做一次实验.解答:(1)使用同一凸透镜时,焦距不变,分析表一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物距的增大,像高越来越大;
(2)要研究像高和物高的关系,必须控制物距相同,从表中找出物距相同,而物高不同的实验数据,符合条件的实验是:2与6(或3与8或5与9);
表二中第10次实验中,物体放在6cm处,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的是虚像,在光屏上找不到像,所以无法测量像距和像高;
为了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他应保持像高不变,更换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再做一次实验,控制物距、物高和表一中数据相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3-21 00:22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