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5:33
  • 提问者网友:却不属于对方
  • 2021-04-04 09:02
(二)(11分)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节选自《苏州园林》)【小题1】用“‖”线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小题2】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写假山时侧重于写它的 ,写池沼时凸现它的 。(2分) 【小题3】结合选文分析假山的堆叠为什么“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2分)【小题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B.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C.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小题5】阅读下面的诗句,结合选文说说它们分别写的是苏州园林的哪种景致。(2分)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苏舜钦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清·汪琬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4-04 10:14
【小题1】①‖② ③‖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小题2】艺术价值 布局巧妙【小题3】因为假山的堆叠因地制宜、自然和谐,给游人忘却城市,身处山间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技术,更依赖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小题4】不能删掉。“都”强调范围,表明假山和池沼在苏州园林建筑中的重要位置,“大多”“很少”起限制作用,表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小题5】假山重叠 鱼戏莲叶间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第①句话总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第②、③句写的是假山的布置;第④⑤⑥⑦⑧⑨⑩写的是池沼的布置。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层次的划分能力。点评: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表现的先后顺序,它体现着作者文思展开的步骤,文章的层次通常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除此之外,常见的方法有根据材料的内容分类,按类分层;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按地点、场合的变化分层;按不同的人或物分层等等。【小题2】试题分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说明了假山的堆叠艺术价值;④⑤⑥⑦⑧⑨⑩句写得是池沼的布局很巧妙。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特点的概括能力。点评:概括作者所写对象的特点,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概括,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小题3】试题分析: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体现了因地制宜、自然和谐的艺术特点,同时给游人忘却城市,身处山间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技术,更依赖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艺术构思。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小题4】试题分析:“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中的“都”字说明假山和池沼在苏州园林各个景点都有,如果删掉则概念范围不清,也不能凸显假山和池沼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两句中的“大多”和“不少”两个词语表示的是一种限制,如果删去则变成了“全部”的意思,这与事实不符,也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的理解。点评:文章中有些关键性的词句,如“大概”、“大约”、“可能”、“据说”等正是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它们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题5】试题分析:“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写得就是苏州园林的假山“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鱼戏莲叶图”。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点评: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在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4-04 11:04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