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名词解释:情感陶冶法?说服教育法?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5 01:00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12-24 20:48
什么叫情感陶冶法 和 说服教育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woshuo
  • 2021-12-24 20:57
1、说服教育法:说服是使对方放弃原来的观点和认识,接受新的意见,努力使对方心服口服,有即时或可见性的收效。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善恶,掌握行为规范标准,提高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是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参观、访问、阅读书籍报刊等。
2、情感陶冶法的种类有:人格感化,即教育者靠自己高尚品德、人格以及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积极进取。
环境陶冶,即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艺术熏陶,指通过音乐、美术、舞蹈、诗歌、影视等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扩展资料: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情境的陶冶作用,不能只让创设的情境自发的影响学生,还需要教师配合以启发、说服,引导学生喜爱其学习与生活的美好环境,自觉接受有益影响。
良好的情境是陶冶的条件和工具。要有效地陶冶学生,必先创设良好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来熏陶感染学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育方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12-25 00:01
这是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 2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12-24 22:56
一楼回答详细
  • 3楼网友:猎心人
  • 2021-12-24 21:33
情感陶冶法 (一)情感陶冶法的涵义 这是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二)情感陶冶的方式,有教师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陶冶等三种。 (一)说服教育法的内涵 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特点有二。其一是强调正面教育,提高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理服人。其二是注意启发自觉,即注意对中学生的疏通和引导,要让中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做到畅所欲言;又要帮助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认真分析,对于不正确的看法要帮助学生把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二)说服教育法的方式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讲述或讲解:是通过向中学生叙述、描绘有关事实的经过、发展过程,以提高中学生认识。这种方式比较形象主动,富于感染性。 报告或讲演:是一种比较系统地向中学生论述、论证、分析某个向题的方式。其特点在于涉及的问题比较深、广,所需时间长。这种方式可以开阔视野、激励情感、活跃思想。 谈话:是班主任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就某一问题与之交换意见,并对其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谈话的针对性较强,便于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促进师生互相了解。谈话是说服教育常用的方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课内课外均可进行。 讨论或辩论: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个中心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学习,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争辩,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以提高认识。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和依靠中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识别、判断、评价问题的能力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指导阅读: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中学生开展阅读书籍、报刊、杂志等,以提高中学生的思想觉悟,补充口头说理不足的方式。可与讲解、讲述、报告、谈话、讨论相结合进行。指导阅读有利于培养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中学生评价能力和辨别能力。 第二类,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 参观:是根据班主任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组织中学生到实地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种方式,如参观工厂、先进单位、博物馆、展览会等。 访问:是结合某一种具体任务或研究课题,走访有关的典型对象以丰富中学生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如走访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科学家等。 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一些足以说明某些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以验证和加深思想认识的一种方式。 参观、访问、调查均是通过班主任的组织使中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具体生动的典型实例进行说服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共同特点在于:其一,可以加强中学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中学生的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吸取丰富的营养以弥补口头说服之不足,增强教育的可信性与感染性;其二,有利于组织社会上各种力量对中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三)运用说服教育法的要求 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为此要事先了解中学生情况,根据对象特点确定说理的具体内容、组织结构、时机、场合和方式。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中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中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只能引起中学生的怀疑和反感。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班主任所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中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是说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