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7 06:25
- 提问者网友:我是我
- 2021-03-06 14:06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03-06 14:24
长沙屈原祠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作背景:
这是为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屈原而作的对联中的精品,屈原不仅在诗词上独领风骚而且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赏析: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之“心”。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之“心”。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
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作背景:
这是为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屈原而作的对联中的精品,屈原不仅在诗词上独领风骚而且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赏析: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心”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之“心”。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之“心”。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
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煞尾
- 2021-03-06 15:43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屈原”。《招魂》、《九歌》相传为屈原所作。对联用《离骚》词意,美人香草滋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地;湘流依旧,似响九歌之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语出《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此为当时流行的谶语,言楚人怨秦最深,虽人口极大部分灭亡,只要尚存三户,犹足以亡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