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朱敦儒的“采桑子”这首词如何鉴赏?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8 13:25
  • 提问者网友:雾里闻花香
  • 2021-10-18 07:59
朱敦儒的“采桑子”这首词如何鉴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10-18 09:00
靖康之变终于将北宋文人、士大夫从美梦中惊醒,朱敦儒亦随大量逃难百姓南奔,经扬州、金 陵、江西至两广。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哀伤的《采桑子》,传达了词人的颠沛流离之苦、故国山河之恸 以及寂寞悲伤的痛苦内心。 词之开篇,便写流落之悲。敏感的词人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画面:天上飘着无所依傍的云儿, 一行大雁凌空而过,孤舟漂于河上。雁、云既是实景,也是词人自喻。 “旅”“孤”,映射出词人漂泊时 的无所依靠。远离故土的离别总是令人黯然神伤,何况词人此时是被迫逃离家园的辗转逃难!此 时回首“万里烟尘”中的中原故土,词人悲恸欲绝! 下阕,词人写这几样物象:碧山、汀洲、枫叶、芦根。这看似是江南的美物,但当词人用一“冷”字 将它们贯穿起来时,它们就成为了词人漂泊无助心境的别样写照。碧山、汀洲等本是无情之物,缘 何而冷?只因词人心冷。而接下来,一轮落日照在平静的江水之上,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更催发了 这位背井离乡之人飘零中的思归之情。太阳落山,天色将暮,人欲归家。但如今国破家亡,亦无家 可归了,即便是再美的江南风景,又怎能抚慰流落异乡之客的痛楚之心!越是黄昏,越是“愁损辞乡 去国人”啊! 全词语言明白晓畅,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寄托在景物中,情景融契,营造了一个寄意深远的艺术 境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