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期,中期,后期的词各几首
并说出不同时期的风格
结合词做简要分析..
400字左右
要说明什么词是什么时期的~~
李清照前期,中期,后期的词
答案:5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02:26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03-19 16:32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3-19 17:01
李清照生于1084年,死于何年何月历史上无法考证,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人,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颇具文学才能,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她是独树一帜,也可以说历史上那么多女诗人中让我最钦佩的一个。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达理。在家庭的熏陶下,幼时就博览群书,文采出众。少女时代已经名噪一时,崭露头角。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南渡之前,李清照生活应该平静的,她与书香门第出身的太学士赵明诚结婚,婚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丈夫仕途顺利。然而好景不长,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夫妻回洪州暂住,共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平静恩爱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乱”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浙江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这同她前期幸福生活和夫妻恩爱感情是分不开的。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反映了她无限的孤寂、悲凄、痛楚和抑郁的情绪,这又与南渡以后国破人亡,骨肉分离,流落异乡,无依无靠的境遇有关。
我们不仿选择她几首词来欣赏感悟: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当然词仅仅从字面去解释是不一定完全准确,因为诗和词往往都有作者自己的意境在里面,这首词一般解释是主人公夜饮醉后酣眠,窗外急风暴雨,梦醒时醉意未退,遂唤使女卷帘,问使女院中海棠是否为雨所伤,使女回答“依旧”,而主人则不满意:“你知道吗?一夜风雨之后,应当是红花凋残、绿叶更浓才是”。表达了作者在舒泰的生活环境里爱花、惜花的心情写照。如果我们从意境去解释,当然也只能是猜测角度,这词创作正是她年华正茂的时期,她和丈夫赵明诚两情依依,恩爱甚笃,也许是夫妻恩爱的激情描写。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又是一首她早期的词,“常记”起笔平淡,自然和谐,追忆的意思,“溪亭日暮”,短短四个字点明地点和时间,又在写酒,看来作者非常喜欢喝酒,因为酒使她在大自然中尽情快乐,忘记归路,沉醉、兴尽、误入、争渡这四个词用得很好,可以说把作者这次春游的笑声、浆声、水声、鸥鹭的拍翅声和欢乐声如一幅动态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很自然的流露。从这二首词里可以看出作者年青时候确实是幸福、快乐、疏放、浪漫的。
可是她晚期的词是非常凄凉,悲哀的,南渡以后,她的命运急流直下,生活发生一连串的变故,丈夫贬职,战乱颠沛,丈夫病故,诬陷通敌,改嫁非议,流落他乡,无依无靠。她晚年的词都是借自然景物,揉发离恨别愁的情绪,
我们不仿也选择她几首词来欣赏感悟: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中期的诗,已经显示出离恨别愁,凄凉的味道,是对丈夫离别时候思念寄托的作品。目睹池塘荷花已经败谢,还残留着香味,回到室内自己靠坐的竹席感触凉意,这才意味到秋天已经到来,语淡情深,有吞梅嚼雪之味,托出了词人冷清孤寂的意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在苦闷寂寞的环境里,还是出外乘舟解闷。可是乘舟无法消除寂寞,还是盼望天上的云能够带来丈夫的书信,可是看见的只是一排排大雁南飞,却没有丈夫音声。“雁字”二个字用得很真实,因为大雁南飞时候是常常排成一字,排成人字飞的,“月满西楼”写得很好,一是点明时间晚上,从早盼到晚的意思,二是月满表示盼望团圆的意思,接下来从想象又回到了现实,落花流水春去也,各自飘零和流动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成为隔离了二人的相思和闲愁,这一种相爱相思的感情实在无法消除,愁眉苦脸的样子刚刚消失,可是心里又泛起思念的痛苦。这词多少已经带有凄凉的感觉。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可能是李清照最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词了,人生最叹老来悲伤,所以周文王推行仁政对社会上四种人是特别照顾,就是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李清照晚年却在乱世,得不到国家的帮助。在痛苦绝望中才会写出这样的词来,词一开头就用了14个叠音字,有韵律,有节奏,而且都是刺舌字,更加增加了悲伤的气氛,作者把写作艺术和情感思想融合了一体,紧接着用写晚秋季节作为渲染,刚刚还是暖和的时候,突然天气变冷,使人最难安静,即使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寒冷的晚来风急,其实这只是渲染,真正的意思是在写晚年的孤独寂寞,人悲物也悲,在这样的心境下,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是借物回忆,过去和丈夫鸿雁往来,现在人非物移,怎不勾起深深的思念呢?紧接着又是借物渲染,黄花落地,憔悴败谢,有谁堪摘?物以比己,独守窗儿,有谁怜悯,有谁关爱,只能是守着这漆黑的夜晚,度过孤独和寂寞。可是更糟糕的是秋雨绵绵,雨滴梧桐,冷清黄昏,这样的次序,你说能一个愁字写得了吗?综观全词,作者以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比较含蓄,心中是愁,景景含愁,物物诉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借景烘托渲染,层层推进,制造凄苦的氛围,直到最后点破愁字,这样的忧愁怎么能够用一个愁字可以表达清楚呢?真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整篇悲凉。
李清照的晚年人生是悲哀的,人生最可悲伤的是老来无人照顾,她的晚年是在寂寞和痛苦的挣扎中离开人世,但是,李清照是个伟大的女性,真可谓是许多堂堂须眉,都不及这位女裙钗,她开辟了中国词写作上的独立风格,史称易安词,她具备了丰富的情感,超奇的理想,独特的创造力,她的词清新、飘逸、自然、质朴,用字工巧,景物渲染,韵律独特,真是一代才女也!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达理。在家庭的熏陶下,幼时就博览群书,文采出众。少女时代已经名噪一时,崭露头角。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南渡之前,李清照生活应该平静的,她与书香门第出身的太学士赵明诚结婚,婚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丈夫仕途顺利。然而好景不长,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夫妻回洪州暂住,共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平静恩爱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乱”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浙江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这同她前期幸福生活和夫妻恩爱感情是分不开的。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反映了她无限的孤寂、悲凄、痛楚和抑郁的情绪,这又与南渡以后国破人亡,骨肉分离,流落异乡,无依无靠的境遇有关。
我们不仿选择她几首词来欣赏感悟: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当然词仅仅从字面去解释是不一定完全准确,因为诗和词往往都有作者自己的意境在里面,这首词一般解释是主人公夜饮醉后酣眠,窗外急风暴雨,梦醒时醉意未退,遂唤使女卷帘,问使女院中海棠是否为雨所伤,使女回答“依旧”,而主人则不满意:“你知道吗?一夜风雨之后,应当是红花凋残、绿叶更浓才是”。表达了作者在舒泰的生活环境里爱花、惜花的心情写照。如果我们从意境去解释,当然也只能是猜测角度,这词创作正是她年华正茂的时期,她和丈夫赵明诚两情依依,恩爱甚笃,也许是夫妻恩爱的激情描写。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又是一首她早期的词,“常记”起笔平淡,自然和谐,追忆的意思,“溪亭日暮”,短短四个字点明地点和时间,又在写酒,看来作者非常喜欢喝酒,因为酒使她在大自然中尽情快乐,忘记归路,沉醉、兴尽、误入、争渡这四个词用得很好,可以说把作者这次春游的笑声、浆声、水声、鸥鹭的拍翅声和欢乐声如一幅动态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很自然的流露。从这二首词里可以看出作者年青时候确实是幸福、快乐、疏放、浪漫的。
可是她晚期的词是非常凄凉,悲哀的,南渡以后,她的命运急流直下,生活发生一连串的变故,丈夫贬职,战乱颠沛,丈夫病故,诬陷通敌,改嫁非议,流落他乡,无依无靠。她晚年的词都是借自然景物,揉发离恨别愁的情绪,
我们不仿也选择她几首词来欣赏感悟: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中期的诗,已经显示出离恨别愁,凄凉的味道,是对丈夫离别时候思念寄托的作品。目睹池塘荷花已经败谢,还残留着香味,回到室内自己靠坐的竹席感触凉意,这才意味到秋天已经到来,语淡情深,有吞梅嚼雪之味,托出了词人冷清孤寂的意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在苦闷寂寞的环境里,还是出外乘舟解闷。可是乘舟无法消除寂寞,还是盼望天上的云能够带来丈夫的书信,可是看见的只是一排排大雁南飞,却没有丈夫音声。“雁字”二个字用得很真实,因为大雁南飞时候是常常排成一字,排成人字飞的,“月满西楼”写得很好,一是点明时间晚上,从早盼到晚的意思,二是月满表示盼望团圆的意思,接下来从想象又回到了现实,落花流水春去也,各自飘零和流动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成为隔离了二人的相思和闲愁,这一种相爱相思的感情实在无法消除,愁眉苦脸的样子刚刚消失,可是心里又泛起思念的痛苦。这词多少已经带有凄凉的感觉。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可能是李清照最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词了,人生最叹老来悲伤,所以周文王推行仁政对社会上四种人是特别照顾,就是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李清照晚年却在乱世,得不到国家的帮助。在痛苦绝望中才会写出这样的词来,词一开头就用了14个叠音字,有韵律,有节奏,而且都是刺舌字,更加增加了悲伤的气氛,作者把写作艺术和情感思想融合了一体,紧接着用写晚秋季节作为渲染,刚刚还是暖和的时候,突然天气变冷,使人最难安静,即使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寒冷的晚来风急,其实这只是渲染,真正的意思是在写晚年的孤独寂寞,人悲物也悲,在这样的心境下,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是借物回忆,过去和丈夫鸿雁往来,现在人非物移,怎不勾起深深的思念呢?紧接着又是借物渲染,黄花落地,憔悴败谢,有谁堪摘?物以比己,独守窗儿,有谁怜悯,有谁关爱,只能是守着这漆黑的夜晚,度过孤独和寂寞。可是更糟糕的是秋雨绵绵,雨滴梧桐,冷清黄昏,这样的次序,你说能一个愁字写得了吗?综观全词,作者以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比较含蓄,心中是愁,景景含愁,物物诉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借景烘托渲染,层层推进,制造凄苦的氛围,直到最后点破愁字,这样的忧愁怎么能够用一个愁字可以表达清楚呢?真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整篇悲凉。
李清照的晚年人生是悲哀的,人生最可悲伤的是老来无人照顾,她的晚年是在寂寞和痛苦的挣扎中离开人世,但是,李清照是个伟大的女性,真可谓是许多堂堂须眉,都不及这位女裙钗,她开辟了中国词写作上的独立风格,史称易安词,她具备了丰富的情感,超奇的理想,独特的创造力,她的词清新、飘逸、自然、质朴,用字工巧,景物渲染,韵律独特,真是一代才女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3-19 21:01
李清照后期词的艺术特点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徽、 钦"北狩",李清照举家南渡,从此她平静 逸乐的书斋生活被金兵的铁蹄踏碎.而南渡前后天上人间的反差,也使她的词风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国之痛、怀人思乡成为她后期词作的主要内容.情词哀伤、擅 长铺叙、口语入词成为她后期词作的艺术特点.下面从她后期的词《点绛唇》来 凸显出这一点。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开篇处词人即将一腔 愁情尽行倾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这种不成比例的并列使人 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 仿佛看到了驱不散、 扯不断的沉重愁情压在那深闺中 孤独寂寞的弱女子心头,使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的凄绝景象。从上片看, 给深闺女子带来无限愁怨的"雨",它催落了嫣红的春花,催走了春天,也催促着 流年和女子的青春。 李清照后期的写的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曲调, 从而表达了她 对丈夫的怀念,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顾。如《声声慢》 ,上片表现了词人“寻 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 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语言明白、 节奏急促, 情调凄婉。 另一首有名的 《永遇乐》 , 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 李清照后期的词多为思旧怀乡, 反映个人身世及国家前途命运的作品, 流露出凄 婉愁苦的情调., 曲折尽人意真率见深情 。
- 2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3-19 20:48
前期主要是写闺阁女子的思想。只要是写女子感物的词都可以
中期是她婚后与丈夫别离的词《声声慢》就是
后期她流亡江南,一些声调悲凉的词
- 3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3-19 19:38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4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3-19 18:39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