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什么诗】离骚是词还是诗?离骚是谁写德?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1 04:53
- 提问者网友:送舟行
- 2021-01-31 08:53
【离骚是什么诗】离骚是词还是诗?离骚是谁写德?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01-31 09:54
【答案】 作者屈原,《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像,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同时,它也是我们了解屈原伟大思想与生平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料.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又申之以揽茝”,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对此,作者坚定地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众女”“时俗”两词,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一团糟,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面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作者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忳”和“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两个词连用,表现了作者忧闷之深.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长的诗句,作者似乎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人心.然而,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他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接下来,“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离骚》里也称引了不少诗史或传说材料,可见作者对历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痛定思痛,作者对此前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选准道路,那么现在赶紧抽身退出还来得及吧!当然,由进到退是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斗争的.“延伫”“步”“止息”等语,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兰皋”“椒丘”的意味,正如唐代吕延济说:“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终于,诗人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这一句既含有让步,又带着倔强.只求洁身自好,这是碰壁之后的让步;“复修”“初服”,全然不顾自己获咎之由正是自己太“好修”了,这是不计功利得失的倔强.以下“制芰荷以为衣兮,……芳菲菲其弥章”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作者不惮繁复地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读起来,这几句诗给人无限郑重的感觉.其中,“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和前面的“复路”是相应的.最后,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常”.“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坚信自己,至死不变.
对于这一部分,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①屈原和楚怀王的矛盾.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有关诗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②屈原和群臣(主要指楚国旧贵族)的矛盾.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投机取巧,毫无原则.有关诗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
③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屈原的“美政”理想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这是导致他在现实中碰壁的根本原因.“举贤授能”就是要任人惟才,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这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屈原意识到楚国的危险处境,深知楚国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强起来,才能与强秦抗衡.他一心为国家的前途考虑,群臣却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楚怀王昏庸浅薄,经不起小人挑拨,不能采纳他的主张,疏远了他.
④屈原的品格与精神.屈原洁身自好,决不与周围群小同流合污,并誓死坚持真理,捍卫理想.有关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岂余心之可惩.”“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亦余心之所善兮,……固前圣之所厚.”
二、问题探究
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
①押韵.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如“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里,“替”“茝”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里,“错”“度”是韵脚.
②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③大量使用对偶句.可参见“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所举的对偶句.
④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羁”“郁邑”“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又申之以揽茝”,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对此,作者坚定地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众女”“时俗”两词,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一团糟,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面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作者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忳”和“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两个词连用,表现了作者忧闷之深.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长的诗句,作者似乎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人心.然而,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他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接下来,“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离骚》里也称引了不少诗史或传说材料,可见作者对历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
痛定思痛,作者对此前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选准道路,那么现在赶紧抽身退出还来得及吧!当然,由进到退是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斗争的.“延伫”“步”“止息”等语,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兰皋”“椒丘”的意味,正如唐代吕延济说:“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终于,诗人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这一句既含有让步,又带着倔强.只求洁身自好,这是碰壁之后的让步;“复修”“初服”,全然不顾自己获咎之由正是自己太“好修”了,这是不计功利得失的倔强.以下“制芰荷以为衣兮,……芳菲菲其弥章”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作者不惮繁复地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读起来,这几句诗给人无限郑重的感觉.其中,“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和前面的“复路”是相应的.最后,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常”.“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坚信自己,至死不变.
对于这一部分,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①屈原和楚怀王的矛盾.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有关诗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②屈原和群臣(主要指楚国旧贵族)的矛盾.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投机取巧,毫无原则.有关诗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
③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屈原的“美政”理想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这是导致他在现实中碰壁的根本原因.“举贤授能”就是要任人惟才,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这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屈原意识到楚国的危险处境,深知楚国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强起来,才能与强秦抗衡.他一心为国家的前途考虑,群臣却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楚怀王昏庸浅薄,经不起小人挑拨,不能采纳他的主张,疏远了他.
④屈原的品格与精神.屈原洁身自好,决不与周围群小同流合污,并誓死坚持真理,捍卫理想.有关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岂余心之可惩.”“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亦余心之所善兮,……固前圣之所厚.”
二、问题探究
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
①押韵.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如“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里,“替”“茝”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里,“错”“度”是韵脚.
②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③大量使用对偶句.可参见“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所举的对偶句.
④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羁”“郁邑”“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岌”“菲菲”等是叠音词.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1-31 10:01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