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为的意思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6 01:45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03-05 09:46
文言文为的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3-05 11:07
问题一:文言文中从的意思是什么 基本含义
cóng
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2、采取,按照:从优。
3、跟随:愿从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7、次要的:主从。从犯。
8、冠“从”称,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为龙图阁大学士从二品)。
注:古音中官品的“从”念zòng。
cōng
姓。从姓。
其它含义
zòng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1]
3、古同“纵”,南北方向,也指合纵的盟约。
《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假字情况
1、从通“纵”,《礼记·曲礼上》:“欲不可从。”南北为纵,东西为横。从即纵。
2、从又通“踪”。
《史记·聂政列传》:“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
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绝从”意谓消灭踪迹。古书中“从”还可作“南北”、“放纵”等解。
【动词】có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二人相从形。
2、随行,跟随。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经·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宋·苏轼《超然台记》
从(袁可立)问业者云集。――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3、顺从;依从。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4、参与其事。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5、听从,取法。
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明史·列传七十二》
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6、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如:从严,一切从简。
【介词】cóng
自,由。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副词】cóng
素来,一向。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名词】cóng
1、因由。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堂房亲属。
从祖、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形容词】cóng
1、言词顺畅的。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次要。如:从犯。...余下全文>>问题二: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禒。(《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之有时后在文言文中无诗意问题三:古文中意思为 为什么不 意思的 为:表被动,可翻译成被
不为用:不被重用。
例如:
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翻译:
重用他就恐怕不能制服他,不重用他那么刘备就不被任用。
cóng
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2、采取,按照:从优。
3、跟随:愿从其后。
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7、次要的:主从。从犯。
8、冠“从”称,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
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为龙图阁大学士从二品)。
注:古音中官品的“从”念zòng。
cōng
姓。从姓。
其它含义
zòng
1、古同“纵”,竖,直。
2、古同“纵”,放任。[1]
3、古同“纵”,南北方向,也指合纵的盟约。
《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假字情况
1、从通“纵”,《礼记·曲礼上》:“欲不可从。”南北为纵,东西为横。从即纵。
2、从又通“踪”。
《史记·聂政列传》:“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
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绝从”意谓消灭踪迹。古书中“从”还可作“南北”、“放纵”等解。
【动词】có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二人相从形。
2、随行,跟随。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经·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宋·苏轼《超然台记》
从(袁可立)问业者云集。――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3、顺从;依从。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4、参与其事。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5、听从,取法。
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明史·列传七十二》
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6、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如:从严,一切从简。
【介词】cóng
自,由。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副词】cóng
素来,一向。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名词】cóng
1、因由。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堂房亲属。
从祖、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形容词】cóng
1、言词顺畅的。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次要。如:从犯。...余下全文>>问题二: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禒。(《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之有时后在文言文中无诗意问题三:古文中意思为 为什么不 意思的 为:表被动,可翻译成被
不为用:不被重用。
例如:
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翻译:
重用他就恐怕不能制服他,不重用他那么刘备就不被任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