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6 09:49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12-25 19:2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者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注释】①不馆:没预备住处。②尾生:古代传说中讲信用的人。《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③伯夷:殷末人,周武王进军伐殷,他曾经表示反对;武王灭殷后,他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④曾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以孝闻名。⑤不取素餐:不吃不劳而获之食。⑥污武王之义:认为武王不义。⑦首阳之山:即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南。⑧自覆:自我满足。⑨营丘:地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B.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C.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D.以忠信得罪于君。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B.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君以自覆为可乎?  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示天下(武安君)与小人群也。B.足下不逾楚境,(楚)不窥于边城之外。C.(武王)辞孤竹君,(伯夷)饿而死于首阳之山。D.(尾生与女子)期而(女子)不来,(尾生)抱梁柱而死。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为苏秦表白自己有助于燕的一组是①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②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③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④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⑤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⑤      D.③④⑤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秦本是东周地方的人,远离老母,来到燕国,受到燕王尊重,被派出使齐国,要回十座城邑。B.燕王听了别人对苏秦的诽谤,怠慢了苏秦。苏秦就信义问题对燕王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说我不讲信义,那倒是你燕王的福气了。C.苏秦在谈话中肯定了三位讲信义忠孝的前人:伯夷廉洁,饿死在首阳山;曾参孝顺,不肯离开双亲外住一宿;尾生讲信义,与人约会,大水来了,不走,被淹死。D.苏秦认为:讲“信行”的人,只是自我完善的人,并不能扬国威、取大功。苏秦还认为应该抛弃自我满足的处世方法,寻求进取之道。6.翻译各句在文中的意思(1)王以万乘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燕王不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齐不益于营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者天下之高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12-25 20:48
答案:解析:  1.B  2.C  3.D  4.B  5.C  6.(1)大王以万乘之尊的身份屈尊礼待他。  (2)可是燕王却没有给苏秦预备馆舍。  (3)那样的话,齐国就不会在营丘增兵助燕。  (4)这三位都是天下品行最高尚的人。  【译文】  有一个人在燕王面前说苏秦的坏话:“武安君(苏秦)是天下很不讲信义的人。大王以高贵的身份礼待他,在朝廷上尊重他,这等于是向天下人表示您与小人为伍啊。”苏秦从齐国回来后,燕王就没有给他预备住处。苏秦对燕王说:“我本是东周一个卑贱的人,刚来拜见您的时候,自己没有一点功劳,而您却到郊外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声名显赫。如今我为您出使,得到了要回十城的好处,有保卫危难中的燕国的功劳,而您却不相信我,这一定是有人说我不讲信义,在大王那里诽谤我。如果说我不讲信义,那倒是您的福气了。假如让我像尾生一样守信用,像伯夷一样清廉,像曾参一样孝顺,这三位是天下品行最高尚的人,用这样的人侍奉您,可以吗?”燕王说:“可以。”苏秦说:“我有这样的品行也就不会来侍奉您了。”又说:“再说像曾参那样孝顺,守义到不肯离开双亲在外面住上一宿,您怎么能派他到齐国去呢?像伯夷那样清廉,不吃不劳而获的食物,认为武王不义而不愿做武王的臣子,辞让孤竹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清廉到如此地步,怎么肯步行数千里来侍奉弱小的燕国的危难之王呢?像尾生那样讲信用,跟他约会的女子没有来,他就(直等到)抱着桥下的柱子被水淹死。守信到这样,怎肯到齐国宣扬燕、秦两国的声威而获取大功劳呢?况且讲求信义品行的人,都是借以自我完善,而不是为了别人。这都是自我满足的那一套,不是努力进取的路子。再说三王五霸交替兴盛,都没有自我满足,您认为自我满足行吗?真是那样的话,齐国就不会在营丘增兵,您也不能跨过楚国边境,不能窥探边城之外了。况且臣下在东周还有老母,远离老母来侍奉君王,抛弃自我满足那一套办法而谋求进取之路,我的志趣本来就与您不相同。您是自我满足的君主,我是富有进取心的大臣,这就是所说的本来忠诚守信反而遭到您的怪罪的原因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渡鹤影
  • 2021-12-25 20:55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