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肖邦为什么离开波兰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16:50
  • 提问者网友:寂寞梧桐
  • 2021-11-12 17:01
肖邦为什么离开波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11-12 17:41
从1829年开始他就在华沙、维也纳和巴黎等地演出,没回国。1830年波兰爆发了反对外国势力瓜分波兰的起义,所以肖邦的爸爸建议肖邦暂时留在国外。到1831年的时候。肖邦最终还是忍痛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了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和作曲为生。所以,他是因为战争愿意不能回波兰。不是故意要离开波兰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11-12 19:13
弗利得利克·肖邦(1810一1849)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他的父亲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国人,后迁波兰,曾 参加过1794年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领导的反抗 侵略者的起义。起义失败后流落华沙,靠教学等工作度日。后 来,他又在家中开设了一所寄宿学校。从此,他就不再参与政事, 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华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较密 切的来往,这对小肖邦的思想成长是有影响的。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但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1795年,俄国、普鲁 士、奥地利三个强国对弱小的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他们瓜分波 兰的领土,奴役波兰的人民,还想扼杀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以使他们能长久地统治下去。可是,正如一首波兰爱国歌曲所唱 的:“波兰不会灭亡!”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 十九世纪上半叶波兰进步的、民族的浪漫主义文艺,对这个斗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 艾艺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 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些思想对肖邦有着深远的影响。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高山、森林、河 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虽然并不是每一颗心都 能听到它的声音。”他一再嘱咐肖邦,要“为了人民,通过人民!” 肖邦的老师埃尔斯纳也对肖邦说:“你是天才,为人民而写作吧, 要写得有通俗性、民族性。”这一切,给肖邦以后的思想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 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这 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 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 誉。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 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写道:“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 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 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 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但是,亲友们的勉励、嘱咐 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 祖国和自己的民族,为此他又感到激动。

1830年11月2日,萧瑟的寒风增添了华沙的秋意,更增添了离 别时的痛苦。送别的友人以这样的话语叮咛着即将离去的肖邦: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流浪, 愿你永不将祖国遗忘, 绝不停止对祖国的热爱, 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

肖邦接受了友人们赠送的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它象征着祖 国将永远在异邦伴随着他。更使肖邦感动的是,当亲友送行到华 沙郊外──肖邦的出生地沃利亚时,他的老师埃尔斯纳和华沙音 乐学院的一些同学们,竟已等候在那里,并演唱了埃尔斯纳特地 为送别肖邦写的一首合唱曲.
肖邦离国几周以后,华沙就爆发了起义,并获得了成功。据说 肖邦听到华沙起义的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曾拟回国,是他的挚友梯图士苦功他不要回去。当梯图士出发回国参加起义后,肖 曾雇了一辆驿车追赶,准备和他一起回国,结果因未能赶上而返 回维也纳。
1831年肖邦到达巴黎的时候,法国正处于君主立宪的“七月 王朝”时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金钱统治着社 会的一切。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黎,尽管在文化艺术 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成为全欧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 邦在巴黎时所说的:“这里有最辉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污,有 最伟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恶;每一个行动和言语都和花柳有 关;喊声、叫嚣、隆隆声和污秽多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使你在这 个天堂里成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谁也不过问一个人是怎样 生活的……。”为了在巴黎站稳脚跟,肖邦和上层社会的人士交 往。环境决定了他“非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不可。”
肖邦很快在巴黎成名了。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演奏和钢琴教 学,赢得了人们高度的尊重。在巴黎,“娱乐变成了放荡,这里金 子.龌龊和血腥是混在一起的”。尽管肖邦对巴黎的上层社会有 所反感,但他的活动大多局限于上层的沙龙,加上他自己也逐渐 地过上了优越的生活,这对他的思想意识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和局制,使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革缺乏应有的理解和 同情,这和他历来与不少波兰贵族及其子弟关系较密切也有联 系。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的波兰人有几千名,其中 三分之二在法国,大多是出身贵族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从政治上 说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保守派和民主派。保守派倾向于君主立宪 制,而并不热心于社会改革;民主派则主张立即解放农民,反对 专制制度。对于在巴黎的波兰民主派人士,肖邦一个也不认识。 从思想观点上看,肖邦更多地倾同于保守派。所以,对于1830年 和1848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肖邦表现得相当冷淡。 这些都不能不说是阶级局限性在肖邦身上的反映。

肖邦从此一直定居在巴黎,只偶尔去外地旅行。
  • 2楼网友:鱼芗
  • 2021-11-12 18:19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
肖邦离国几周以后,华沙就爆发了起义,并获得了成功。据说肖邦听到华沙起义的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曾拟回国,是他的挚友梯图士苦功他不要回去。当梯图士出发回国参加起义后,肖曾雇了一辆驿车追赶,准备和他一起回国,结果因未能赶上而返回维也纳。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