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3 05:42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04-12 09:47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记于北京。(1)第l段中“梦”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1段“偏苦于不能全忘却”的是什么?为什么又感到“苦”?(3)概括第1段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4)作者要“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5)全文看,鲁迅把第一部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用意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4-12 11:04
答案:解析:(1)主要是指青年时代的救国救民之志和美好的希望、理想。(2)当年的“梦”虽然破灭了,回想起来,仍令人痛苦惆怅,但救国救民的愿望是强烈而不能忘却的。“苦”说明在心底永远保留着年轻时的梦。(3)总括地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4)暗示革命火种是不会被扑灭的,革命一定会后继有人的。(5)为了唤醒麻木沉睡的民众,为革命前驱者的战斗添威助阵。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4-12 11:18
这个解释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