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有多少作品的数量
答案:5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1 10:14
- 提问者网友:藍了天白赴美
- 2021-11-20 11:13
贝多芬有多少作品的数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11-20 12:47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7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7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雾月
- 2021-11-20 15:54
36首
作品类型 作品名 原名 作品编号 创作时间 调式
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 (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 (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 第十交响曲 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 战争交响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 莱奥诺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 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 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 斯蒂芬国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 向大厦献礼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 命名日庆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雅典的废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 12首小步舞曲 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 12首德国舞曲 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舞曲 12首对舞曲 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 6首兰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调
舞曲 11首维也纳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 庆贺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进行曲 为乐队而作的进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协奏曲 第一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调
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调
协奏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调
协奏曲 第四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协奏曲 第五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调
协奏曲 第六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协奏曲 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回旋曲 钢琴与乐队的降B大调回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幻想曲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调
协奏曲 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 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调
作品类型 作品名 原名 作品编号 创作时间 调式
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 (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 (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 第十交响曲 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 战争交响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 莱奥诺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 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 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 斯蒂芬国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 向大厦献礼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 命名日庆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雅典的废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 12首小步舞曲 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 12首德国舞曲 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舞曲 12首对舞曲 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 6首兰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调
舞曲 11首维也纳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 庆贺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进行曲 为乐队而作的进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协奏曲 第一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调
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调
协奏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调
协奏曲 第四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协奏曲 第五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调
协奏曲 第六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协奏曲 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回旋曲 钢琴与乐队的降B大调回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幻想曲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调
协奏曲 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 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调
- 2楼网友:千夜
- 2021-11-20 14:16
交响曲9首,序曲3首,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1首,弦乐四重奏19首,弦乐五重奏4首,钢琴三重奏8首,小提琴奏鸣曲10首,大提琴奏鸣曲4首,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变奏曲20首, 钢琴小品24首,进行曲3首。此外,还有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弥撒曲、歌曲等。
- 3楼网友:摆渡翁
- 2021-11-20 13:29
贝多芬音乐的创作风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波恩时期;1782-1792]其作品可以看到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并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2)中期[维也纳时期;1793-1808]此时创作的奏鸣曲和管弦乐曲,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充分发展和完善了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和功能,显示出贝多芬的创作已完全成熟,并具独特的个性。(3)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首,序曲3首,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1首,弦乐四重奏19首,弦乐五重奏4首,钢琴三重奏8首,小提琴奏鸣曲10首,大提琴奏鸣曲4首,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变奏曲20首, 钢琴小品24首,进行曲3首。此外,还有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弥撒曲、歌曲等。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首,序曲3首,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1首,弦乐四重奏19首,弦乐五重奏4首,钢琴三重奏8首,小提琴奏鸣曲10首,大提琴奏鸣曲4首,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变奏曲20首, 钢琴小品24首,进行曲3首。此外,还有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弥撒曲、歌曲等。
- 4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11-20 13:21
哈农库特版贝多芬交响曲全集(中这部作品中似乎隐藏着一丝忏悔的呢喃。而富特文格勒(Furtwangler)好象并不是很在意这首曲子,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富特文格勒指挥这部作品的次数,就会明确这一点了。不管外界对富特文格勒指挥的版本是怎样评价的,我总是认为,他没有象指挥贝多芬的其他交响乐作品那样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溶入到音乐之中去。(至少我个人认为,富特文格勒指挥的这部作品,即便是那些众人极为推崇的版本,听起来也过于压抑了)而且我们也知道,他认为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里最不成功的一部。我就非常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听众都忽视了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呢?在因特网上大家讨论出来的“最受欢迎的贝多芬交响曲”的排名榜上,我从来就没有看到过第二交响曲能够进入前5名。大多数的唱片公司也只是为了收齐这九部作品以便成套发行,才录制了这部作品。而对我来说,这部作品恰恰能够凸现出贝多芬音乐的本质。塞尔(Szell)的诠释就很好。而Norrington的版本则始终沉醉在轻快明亮的旋律里,这就距离我心目中的贝多芬太远了。其实,这部交响曲的组织结构和贝多芬那份“海利根斯塔特遗嘱Heiligenstadt Testament”(这份值得大家注意的文稿记录了贝多芬精神上遭受的巨大痛苦,因此这份文稿的大部分内容读起来就象是自杀者留下的遗嘱)的内容是一致的。所以对我来说,第二交响曲才是这九部作品中情绪波动最为剧烈的一部。在第二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里,光明与黑暗始终在进行着搏斗,黑暗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就是在比小调强得多的大调旋律的循环重复中,音乐的主题出现了。灿烂的阳光更能反衬出痛苦的折磨,仿佛欢乐正在逐渐被颓丧淹没。在这里贝多芬象征手法的运用、旋律的重复和情绪的波动都让我想起了C. P. E.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的作品。如果现在有谁告诉我贝多芬很熟悉这位先贤的作品,我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在最后两个乐章里,贝多芬彻底驱散了压在我们头顶上的阴霾。第二交响曲中的情感彻彻底底地走向了两个极端,贝多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把这些情感鞣杂在一起。最后音乐在乐观主义情绪中结束了,但你根本无法理解贝多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而对我来说,音乐中的欢乐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了。
哈农库特对这部作品的诠释在我听过的所有录音里面是最好的,也就是说,这是与我理解中的第二交响曲的主旨最为接近的一个版本。哈农库特没有选择轻轻地滑过那些阴沉的段落,而是突出强调了这种压抑和痛苦,光明与黑暗的撞击为这部作品增添了戏剧性的冲突。而我所知道的其它版本却统统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哈农库特指挥的这首第二交响曲可以称得上是这套唱片中的经典。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第55号(1803-1804)
有一段时间(大概是在60年代中期),所有在美国发行的“英雄”交响曲都大赚了一笔,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这部作品有多少个不同的版本。但是我所听过的每一个版本都或多或少地让我有些失望,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在想,这是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部作品本身呢?因为的确有几部音乐史上很重要的作品我本人并不太喜欢。当我开始关注起这部作品的历史意义、创作技法以及这部作品在结构与和声上所做出的改革创新后,我更是觉得所有对这首曲子的诠释都不和我的口味。直到有一次,我听了一场路易斯安那爱乐乐团演奏“英雄”交响曲的现场音乐会。这个乐团只能算是新奥尔良市的一个二流甚至是三流乐团,指挥名叫Klauspeter Seibel,在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在为德国的戏剧机构工作。但是这次演出非常成功。现在我来谈谈对其它的表演我的不满之处到底在哪里。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前两个乐章是最难把握的。音乐的长度和音乐的凝聚力始终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而第一乐章最难的地方并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凝聚力。作为一个指挥,你必须要果断地从这部作品的第二主题中选择出来一部分进行弱化处理,一些伟大的评论家如Tovey、Weingartner、Newman等人始终都在关注着这个问题。但一些指挥却试图逃避这个难题,结果是使作品变得拖沓冗长;另一些指挥却加快了节奏,当然,这样会使作品更加激动人心,但同时也会模糊很多音乐上的细节;还有一些人,特别是朱利尼(Giulini),他最近的作品比他早期的作品更明显地采用了一种极为舒缓的节奏来表现旋律的娴静,其结果是使自己陷入了伤感的泥沼之中。上面提到的这些做法,无论是快还是慢,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都试图缓和这个乐章里主题和第二主题之间的强烈对比。节奏感和那种强烈对比产生的震撼才是成功演奏这段音乐的关键所在。在我的脑海里,这段音乐理想化的节拍就应该象天使拍动翅膀那样:轻松而有力。哈农库特指挥的这部作品在节奏的轻快方面也有一点小小的不足,但是他在强度方面的把握却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很可惜的是哈农库特和其他人一样,在这个乐章的开始阶段没有恰当地选择第二主题进行强调,只把它当成是一个过度部分进行了处理。所以在乐章即将结束的时候,哈农库特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失去了对第一乐章结尾部分的把握。
在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中,音乐本身的主题往往会影响乐手们的演奏。在欧洲国家的葬礼上,按照传统总会演奏这首曲子,在我看来,这首曲子被诠释得过于沉重了。而且我认为,这部作品和拿破仑以及英雄主义之间的种种联系实际上掩盖了作品本身的主题。与其说贝多芬的这部作品是献给拿破仑的,倒不如说这部作品是用来歌颂普罗米修斯的传奇故事的。实际上,这部“英雄”交响曲和他那部“普罗米修斯的诞生(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坦白地说,我认为有关这部作品的大部分版本听起来都有些虚假和夸张。要在美国找出一部“英雄”式的作品的话,我想会是巴伯(Barber)的Adagio for Strings。哈农库特在这个乐章里表现得非常出色。他屏弃了对这段乐曲权威性的阐释以及那种华丽的表现手法,呈现给我们的是带有一丝野性的全新演绎,我想哈农库特的诠释应该更接近贝多芬这部作品的原义。在其它方面,哈农库特一方面强调了低音部那种由下向上的滑动,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木管乐器那种稍嫌粗糙的和声,在哈农库特的指挥下,管弦乐队的演奏流畅而优美,完全可以和卡拉扬麾下的柏林爱乐乐团的管弦乐队相媲美,而且,他的诠释还不失旋律的强烈对比带来的戏剧性效果。可以说哈农库特为我们奉献了一场指挥“英雄”交响曲的杰出表演,这标志着他在巴洛克风格音乐的处理上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尤其是对这一乐章最后部分的处理实在是非常精彩,成功地揭示了这一乐章音乐的主题。
对绝大多数的管弦乐队来说,“英雄”交响曲的最后两个乐章主要由他们来完成。即便这样,哈农库特还是为我们奉献了一段最富于节奏感和力度感的谐谑曲,甚至比塞尔(Szell)的版本更为尖锐有力。我还喜欢高潮时刻哈农库特带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鼓声。最后一个乐章也同样精彩,如果细节再清晰些的话就更好了。在最后一个乐章里,节奏依然紧凑有力,但那种无处不在的平衡感被打破了,使我们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个现场版的实况录音。但我还要提一句就是,弦乐队在那段生机勃勃的小调回旋部分表现得还不够有力,即便如此,我仍然相信这在所有“英雄”交响曲的版本里面应该算是非常出色的一个,同时这也是这套唱片之中的经典。
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第60号(1806)
哈农库特对这部作品的诠释毫无新义,的确是让人失望。只是在最后一个乐章哈农库特的指挥才迸发出了几点火花。面对一个象哈农库特这种性格的音乐家,你不知道我对这首曲子的期望有多高,但这次表演的确是一次非常守旧的解读。我最喜欢的版本还是塞尔(Szell)指挥的,他把这部作品演绎得高贵典雅而且很富于节奏感。我曾经听到过的另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版本是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指挥的,但是很可惜我没能买到这张CD。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是我所知道的音乐作品中最为欢快的一段,热闹得就象是一部意大利喜剧。同时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为优雅的一部,但是却很少有人能把它演好。乐曲结构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贝多芬那个时代的人。韦伯(Weber)就把那段舒缓的序曲处理得杂乱不堪,而在这段序曲里贝多芬花费了几分钟的时间来展开一段残缺不全的主题。而这个并不完整的主题恰恰成为了接下来那段快板中第一主题的一部分。尽管有一段舒缓轻柔的序曲作铺垫,哈农库特还是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只是忠实地再现了那段快板中的喧闹。第二乐章继续在用舒缓的节拍表现着音乐的本质,而哈农库特似乎仅仅是在指挥着乐队奏响那些音符,作品中好多微妙的转折被他遗漏掉了。很明显,即使是他这样非常优秀的指挥家也会对贝多芬的作品感到困惑。哈农库特指挥的唯一一个亮点出现在这一乐章的完结部,定音鼓柔和的声音终于明确了这一段旋律与主题的关系。
接下来,哈农库特给我们送上的是一段粗糙、平庸并且还软弱无力的谐谑曲,到了最后一个乐章,大家仿佛才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呕我的天啊!我们现在在演奏贝多芬呢!”这时,你就会明白我们究竟缺少些什么,我们缺少的是勃勃的生机,缺少的是那种积蓄起来的力量,缺少的是蕴藏在贝多芬音乐中的那种舞蹈般的节奏。对这部作品的演绎,哈农库特虽然绝对赶不上塞尔,但他仍然成功地向我们展示出了作品本身蕴藏着的那种狂燥与不安。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第67号(1800-1808)
如果你要想搞清楚关于第五交响曲到底有多少种录音版本,那就象是要猜中罐子中糖豆的数量一样非常困难。虽然经常可以听到这部作品,但无论是现场演出还是录音唱片,我还没听过有谁把它演奏得一塌糊涂。甚至就连Jorge Mester为Peter Schickele的现场说明版灌制的唱片听起来也相当的好。这部作品大概可以算是最初形态的交响乐了,当我们想起抽象派艺术的时候,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把这部作品当作抽象派艺术的典范。这部作品实在是太奇特了,虽然指挥家们很明显都知道如何把这部第五交响曲处理好,我却很难再找出一部与之相似的作品来了。贝多芬把他在第四交响曲中使用过的主题结构扩展到了这部作品之中并跨越了多个乐章。在整部交响乐的每个部分中我们都能发现作品开始时的那段旋律。音乐评论家Weingartner和Tovey相继指出,在这部作品之前,贝多芬对音乐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概念上,而在这部第五交响曲里,贝多芬却把他对音乐的理解深深植入了作品的每一个音符之中。
哈农库特的指挥和其他人并没有多大区别。对我来说这部作品中强烈的对比和越来越忧伤的音色是表现贝多芬的“两面性”的最好例子。关于这首曲子的许多版本都非常紧凑有力,我最喜欢的是富特文格勒、塞尔特别是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指挥的版本,卡洛斯-克莱伯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营造出了一种狂风暴雨般的震怒,这也使得他的诠释成为了我心目中的首选——我从来没有听过对这部作品如此精彩的阐释。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通常总是软弱无力,我怎么也搞不清楚克莱伯是怎样让他们变得如此刚劲的,所有乐队成员的演奏都极富激情,就好象那些令人心存敬畏的现代派作品一样,音乐如排山倒海一般向你压来。现在哈农库特指挥的这个版本也同样深受我的青睐,虽然没有克莱伯版出色,但哈农库特把那种充满野性的力量可以说是演绎得妙到毫巅。(史蒂芬-施瓦茨(Steve Schwartz.)李培源编译)
哈农库特对这部作品的诠释在我听过的所有录音里面是最好的,也就是说,这是与我理解中的第二交响曲的主旨最为接近的一个版本。哈农库特没有选择轻轻地滑过那些阴沉的段落,而是突出强调了这种压抑和痛苦,光明与黑暗的撞击为这部作品增添了戏剧性的冲突。而我所知道的其它版本却统统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哈农库特指挥的这首第二交响曲可以称得上是这套唱片中的经典。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第55号(1803-1804)
有一段时间(大概是在60年代中期),所有在美国发行的“英雄”交响曲都大赚了一笔,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这部作品有多少个不同的版本。但是我所听过的每一个版本都或多或少地让我有些失望,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在想,这是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部作品本身呢?因为的确有几部音乐史上很重要的作品我本人并不太喜欢。当我开始关注起这部作品的历史意义、创作技法以及这部作品在结构与和声上所做出的改革创新后,我更是觉得所有对这首曲子的诠释都不和我的口味。直到有一次,我听了一场路易斯安那爱乐乐团演奏“英雄”交响曲的现场音乐会。这个乐团只能算是新奥尔良市的一个二流甚至是三流乐团,指挥名叫Klauspeter Seibel,在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在为德国的戏剧机构工作。但是这次演出非常成功。现在我来谈谈对其它的表演我的不满之处到底在哪里。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前两个乐章是最难把握的。音乐的长度和音乐的凝聚力始终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而第一乐章最难的地方并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凝聚力。作为一个指挥,你必须要果断地从这部作品的第二主题中选择出来一部分进行弱化处理,一些伟大的评论家如Tovey、Weingartner、Newman等人始终都在关注着这个问题。但一些指挥却试图逃避这个难题,结果是使作品变得拖沓冗长;另一些指挥却加快了节奏,当然,这样会使作品更加激动人心,但同时也会模糊很多音乐上的细节;还有一些人,特别是朱利尼(Giulini),他最近的作品比他早期的作品更明显地采用了一种极为舒缓的节奏来表现旋律的娴静,其结果是使自己陷入了伤感的泥沼之中。上面提到的这些做法,无论是快还是慢,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都试图缓和这个乐章里主题和第二主题之间的强烈对比。节奏感和那种强烈对比产生的震撼才是成功演奏这段音乐的关键所在。在我的脑海里,这段音乐理想化的节拍就应该象天使拍动翅膀那样:轻松而有力。哈农库特指挥的这部作品在节奏的轻快方面也有一点小小的不足,但是他在强度方面的把握却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很可惜的是哈农库特和其他人一样,在这个乐章的开始阶段没有恰当地选择第二主题进行强调,只把它当成是一个过度部分进行了处理。所以在乐章即将结束的时候,哈农库特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失去了对第一乐章结尾部分的把握。
在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中,音乐本身的主题往往会影响乐手们的演奏。在欧洲国家的葬礼上,按照传统总会演奏这首曲子,在我看来,这首曲子被诠释得过于沉重了。而且我认为,这部作品和拿破仑以及英雄主义之间的种种联系实际上掩盖了作品本身的主题。与其说贝多芬的这部作品是献给拿破仑的,倒不如说这部作品是用来歌颂普罗米修斯的传奇故事的。实际上,这部“英雄”交响曲和他那部“普罗米修斯的诞生(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坦白地说,我认为有关这部作品的大部分版本听起来都有些虚假和夸张。要在美国找出一部“英雄”式的作品的话,我想会是巴伯(Barber)的Adagio for Strings。哈农库特在这个乐章里表现得非常出色。他屏弃了对这段乐曲权威性的阐释以及那种华丽的表现手法,呈现给我们的是带有一丝野性的全新演绎,我想哈农库特的诠释应该更接近贝多芬这部作品的原义。在其它方面,哈农库特一方面强调了低音部那种由下向上的滑动,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木管乐器那种稍嫌粗糙的和声,在哈农库特的指挥下,管弦乐队的演奏流畅而优美,完全可以和卡拉扬麾下的柏林爱乐乐团的管弦乐队相媲美,而且,他的诠释还不失旋律的强烈对比带来的戏剧性效果。可以说哈农库特为我们奉献了一场指挥“英雄”交响曲的杰出表演,这标志着他在巴洛克风格音乐的处理上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尤其是对这一乐章最后部分的处理实在是非常精彩,成功地揭示了这一乐章音乐的主题。
对绝大多数的管弦乐队来说,“英雄”交响曲的最后两个乐章主要由他们来完成。即便这样,哈农库特还是为我们奉献了一段最富于节奏感和力度感的谐谑曲,甚至比塞尔(Szell)的版本更为尖锐有力。我还喜欢高潮时刻哈农库特带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鼓声。最后一个乐章也同样精彩,如果细节再清晰些的话就更好了。在最后一个乐章里,节奏依然紧凑有力,但那种无处不在的平衡感被打破了,使我们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个现场版的实况录音。但我还要提一句就是,弦乐队在那段生机勃勃的小调回旋部分表现得还不够有力,即便如此,我仍然相信这在所有“英雄”交响曲的版本里面应该算是非常出色的一个,同时这也是这套唱片之中的经典。
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第60号(1806)
哈农库特对这部作品的诠释毫无新义,的确是让人失望。只是在最后一个乐章哈农库特的指挥才迸发出了几点火花。面对一个象哈农库特这种性格的音乐家,你不知道我对这首曲子的期望有多高,但这次表演的确是一次非常守旧的解读。我最喜欢的版本还是塞尔(Szell)指挥的,他把这部作品演绎得高贵典雅而且很富于节奏感。我曾经听到过的另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版本是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指挥的,但是很可惜我没能买到这张CD。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是我所知道的音乐作品中最为欢快的一段,热闹得就象是一部意大利喜剧。同时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为优雅的一部,但是却很少有人能把它演好。乐曲结构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贝多芬那个时代的人。韦伯(Weber)就把那段舒缓的序曲处理得杂乱不堪,而在这段序曲里贝多芬花费了几分钟的时间来展开一段残缺不全的主题。而这个并不完整的主题恰恰成为了接下来那段快板中第一主题的一部分。尽管有一段舒缓轻柔的序曲作铺垫,哈农库特还是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只是忠实地再现了那段快板中的喧闹。第二乐章继续在用舒缓的节拍表现着音乐的本质,而哈农库特似乎仅仅是在指挥着乐队奏响那些音符,作品中好多微妙的转折被他遗漏掉了。很明显,即使是他这样非常优秀的指挥家也会对贝多芬的作品感到困惑。哈农库特指挥的唯一一个亮点出现在这一乐章的完结部,定音鼓柔和的声音终于明确了这一段旋律与主题的关系。
接下来,哈农库特给我们送上的是一段粗糙、平庸并且还软弱无力的谐谑曲,到了最后一个乐章,大家仿佛才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呕我的天啊!我们现在在演奏贝多芬呢!”这时,你就会明白我们究竟缺少些什么,我们缺少的是勃勃的生机,缺少的是那种积蓄起来的力量,缺少的是蕴藏在贝多芬音乐中的那种舞蹈般的节奏。对这部作品的演绎,哈农库特虽然绝对赶不上塞尔,但他仍然成功地向我们展示出了作品本身蕴藏着的那种狂燥与不安。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第67号(1800-1808)
如果你要想搞清楚关于第五交响曲到底有多少种录音版本,那就象是要猜中罐子中糖豆的数量一样非常困难。虽然经常可以听到这部作品,但无论是现场演出还是录音唱片,我还没听过有谁把它演奏得一塌糊涂。甚至就连Jorge Mester为Peter Schickele的现场说明版灌制的唱片听起来也相当的好。这部作品大概可以算是最初形态的交响乐了,当我们想起抽象派艺术的时候,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把这部作品当作抽象派艺术的典范。这部作品实在是太奇特了,虽然指挥家们很明显都知道如何把这部第五交响曲处理好,我却很难再找出一部与之相似的作品来了。贝多芬把他在第四交响曲中使用过的主题结构扩展到了这部作品之中并跨越了多个乐章。在整部交响乐的每个部分中我们都能发现作品开始时的那段旋律。音乐评论家Weingartner和Tovey相继指出,在这部作品之前,贝多芬对音乐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概念上,而在这部第五交响曲里,贝多芬却把他对音乐的理解深深植入了作品的每一个音符之中。
哈农库特的指挥和其他人并没有多大区别。对我来说这部作品中强烈的对比和越来越忧伤的音色是表现贝多芬的“两面性”的最好例子。关于这首曲子的许多版本都非常紧凑有力,我最喜欢的是富特文格勒、塞尔特别是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指挥的版本,卡洛斯-克莱伯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营造出了一种狂风暴雨般的震怒,这也使得他的诠释成为了我心目中的首选——我从来没有听过对这部作品如此精彩的阐释。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通常总是软弱无力,我怎么也搞不清楚克莱伯是怎样让他们变得如此刚劲的,所有乐队成员的演奏都极富激情,就好象那些令人心存敬畏的现代派作品一样,音乐如排山倒海一般向你压来。现在哈农库特指挥的这个版本也同样深受我的青睐,虽然没有克莱伯版出色,但哈农库特把那种充满野性的力量可以说是演绎得妙到毫巅。(史蒂芬-施瓦茨(Steve Schwartz.)李培源编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