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4 06:02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03-03 20:40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人有涉江者涉:搭船渡过B.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靠近C.如是再啮如:如果D.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推断【小题2】选出下列划线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B.沿河求之C.然则天下之事D.果得之于数里外【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小题4】甲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乙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题5】甲文中的楚人当时肯定是找不到他的剑的,若十年后他再来寻找,那么他可
在哪里找到他的剑呢?请结合从乙文中的获得的启示来说明理由。C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3-03 21:2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之字用法的能力。ABD项中“之”的用法为“代词”,C项中“之”的用法为“结构助词,的”。所以选C项。【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是是这的意思、岂是怎么的意思、为是被的意思、去是带走的意思”,有时还要注意句子的语序、省略等问题,同时还要保证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甲文中楚人把剑弄掉入了河里,他立即在船沿上刻下标记,等船到岸之后,他才沿着标记下水去寻找剑,结果没有找到,因为他没有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乙文中河僧、学者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寻找石兽,结果没有找到,而一老兵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河的上流找到了石兽,从这一结果来看,无论做什么事,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想法,一定要按照客观实际来分析问题。【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这一内容能够分析出剑应该在河水的上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鸠书
  • 2021-03-03 22:25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