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硼肥在农作物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9 02:41
  • 提问者网友:绫月
  • 2021-03-28 06:35
硼肥在农作物中起什么作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3-28 08:11
硼对作物生理过程有三大作用:一是促进作用,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植物体内含硼量适宜,能改善作物各器官的有机物供应,使作物生长正常,提高结实率和坐果率。二是特殊作用,硼对受精过程有特殊作用。它在花粉中的量,以柱头和子房含量最多,能刺激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使授粉能顺利进行。作物缺硼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不能形成,表现出“花而不实”的病症。三是调节作用,硼在植物体内能调节有机酸的形成和运转。缺硼时,有机酸在根中积累,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和伸长受到抑制,发生木栓化,引起根部坏死。硼还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和促进作物早熟的作用。
另外,在水稻杂交制种中施用硼肥,可使父、母本植株的生殖器官成熟期趋于一致,促进制种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同时还能提高远缘杂交种的结实率。可见硼在育种工作中也同样能起重要作用。
作为油菜、棉花、花生、果树、蔬菜等高需硼经济作物,缺硼会严重地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缺硼已成为妨害作物产量及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植物吸收的硼主要来自土壤,土壤的含硼量对植物至关重要。土壤含硼量多少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自然界广泛存在着硼,动植物残体、降雨、矿物等都是土壤中硼素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矿物,因此土壤中硼的含量与成土母质有关。沉积岩发育的土壤比火成岩发育的土壤含硼多,干旱地区土壤的含硼量多于温润地区的土壤,沿海地区多于内陆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含硼量也有一定差异,质地愈沙的土壤含硼量愈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土壤全硼量范围在0-500毫克/公斤之间,平均64毫克/公斤。我国土壤全硼量大致分布规律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东南各省最低。
土壤中的硼可简单分为全量硼和有效硼。土壤全量硼是指土壤中所存在的硼的总和,包括植物可利用的硼和不能利用的硼两部分。土壤有效硼(约占全量硼的5%)是指植物可从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硼。因此,土壤缺硼与否完全取决于土壤有效硼含量。土壤中有效硼的含量不仅与成土母质有关,也直接受到土壤酸碱度、耕作制度、栽培管理、气候及生态条件的影响。
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布的趋势与土壤全硼量相同。各种类型土壤有效硼的含量相差很大,而影Ⅱ向土壤中硼转化的主要因素有:
土壤酸碱度。一般土壤,在pH5-7时,硼的有效性最高; pH>7的土壤,特别是强石灰性的土壤,由于pH值高,土壤中水溶性硼被三价氧化物及粘土矿物所吸附固定。在酸性土壤中有效硼的含量虽然较多,但容易淋失,所以南方淋溶严重的酸性土,特别是砂质土壤也容易缺硼。
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有机质多时有效硼含量也较高,因为和有机物结合或被有机物固定的硼含量也较高,当有机物分解后就可释放出来供应作物利用。
气候条件。气候干旱或多雨都会使土壤中有效硼含量下降,干旱加强了硼的固定。干旱伴随高温,硼生成不溶化合物,有效硼下降;多雨季节和淹水时,水溶态硼被淋失,使土壤有效硼下降。但沿海地区由于每升海水含硼4 7毫克,降雨又可补充土壤硼素。
土壤中有效硼临界值为0.5毫克/公斤,低于0.25毫克/公斤的土壤为严重缺硼。根据1 982~1 986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统计,全国耕种土壤缺硼面积多达5亿亩以上。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云南、河南、陕西、广东、福建、广西、吉林、河北、山东、山西等耕地缺硼比例均大于60%。这些区域种植农作物,都不应忽视硼元素肥料的使用。
根据国内土壤肥料工作者试验结果表明,硼肥应用于油菜、棉花、花生、葡萄、水果、板栗、蔬菜、豆科等作物上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华中农业大学在湖北、浙江、山东、江苏、上海、河北、陕西等1 3个省(市)468个棉花施硼试验的结果表明,施硼比对照平均亩增皮棉6.5公斤(加权平均),增产率为10.3%。浙江试验结果,在水溶性硼0.17毫克/公斤、O.18毫克/公斤、O.28毫克/公斤和O.36毫克/公斤的土壤上施用硼肥,油菜增产率分别为276%、284%、194%和33%。据安徽调查,不施硼肥的油菜~般亩产菜籽50-1 00公斤,施用硼肥的油菜亩产菜籽可达1 50公斤以上,为此农民每亩增收120元-200元,而购买硼肥投入(1次基肥,2次喷施)每亩只需6元成本,产投比达1:20以上。因此,施用硼肥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广大农民认识,尤其硼肥在油菜、棉花上的施用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