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9 15:48
- 提问者网友:却不属于对方
- 2021-12-18 16:19
课内古文阅读。(15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2分)。【小题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5分)①咸: ②邑人: ③绝境: ④无论: ⑤不足: 【小题3】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小题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2分)【小题5】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6】桃花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 (2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春色三分
- 2021-12-18 17:58
【小题1】东晋 陶渊明【小题1】①都 ②乡邻 ③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④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⑤不值得【小题1】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小题1】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小题1】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小题1】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陶渊明也可写成陶潜。考点: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即作者及其生活的朝代。点评:对于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尤其是名家名篇,一定要知道三点,即出处,作者、生活朝代。【小题1】试题分析: “绝境” “无论”“不足”都是古今异义的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能力。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具”“叹惋”等。“具”在此句中是“详细”的意思,“叹惋”则是两个词组成的,应译为“感叹惋惜”。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小题1】试题分析:原文中有相关语句,即“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回答时,可以用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点评: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时,要能抓住并利用原文语句做答。【小题1】试题分析:从上文中的“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个句子可以推知,桃源外的世界依然是纷争不断,人们过着鸡犬不宁的生活。所以桃源的人们害怕世人知道此处后,都会纷纷来这里。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里也就和世外一个样子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点评:理解文章要透过句子看其根本,即有些句子我们要深入地想一想,这个句子有没有深层的含义,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和上句有没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等。这样,多思多想,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逐渐深入,我们的置疑的能力也会提高。【小题1】试题分析:“乃大惊”表明桃源中的人很久没有见到陌生人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理解能力。点评:理解文章要透过句子看其根本,即有些句子我们要深入地想一想,这个句子有没有深层的含义,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和上句有没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等。这样,多思多想,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逐渐深入,我们的置疑的能力也会提高,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有水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12-18 19:17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