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急需一片家乡的作文 横县的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07:14
  • 提问者网友:呐年旧曙光
  • 2021-03-19 11:25
急需一片家乡的作文 横县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3-19 12:32
横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名胜古迹遍布全县,在县城横州镇有许多历史遗迹,地处县城西隅香稻溪河口附近的海棠公园就是怀古的好地方。历经几百年风雨和洪水冲刷仍巍然屹立的海棠桥,在原址仿古修建的海棠亭、怀古亭、淮海祠、秦观塑像及博物馆,都充满了浓浓的古韵,将踏入海棠公园的人带向遥远的回忆。

海棠桥,是海棠公园内现存最好的古迹,它横跨香稻溪。其始建于宋绍圣时期(公元1246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桥长30米,高9米,桥面宽1.8米,土石结构,是原县城往西部地区必经之桥梁。据《横州志》记载,“长虹饮涧,灵鳌架空”,“春涛秋潦,民无病之嗟;霁月光风,士有咏归之乐。”它是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横州古八景中的“海棠幕雨”、“紫水呈祥”就成景于此。绍圣四年(1097年),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的北宋词人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遭贬谪编管横州,曾于桥畔祝生家留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的词句,海棠桥因此而得名。秦少游在横州的一年多时间里,还在海棠桥附近设馆讲学,广收门徒,不少人士慕名求教。后来的淮海书院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这对横州以至广西文化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据介绍,秦观离开人世后,横州人民非常同情他、怀念他,明清两代,陆续为他重修了浮槎馆、海棠桥,修建了淮海书院、海棠亭、浮槎馆等,汇集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无数诗词咏唱流传。只可惜到现在大部分古迹荡然无存,惟有海棠桥至今依然保护完好,它已成为横县标志性景物。有关海棠桥还留下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其中《海棠公公捐土三尺》最为人熟知。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横州知州率众以石易木重修海棠桥。州府张榜募捐修桥,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是日,桥将成,众匠完工后待归,见一老者在桥旁边微笑,匠人便问其将捐何物。老者说:“我已老朽,何来钱物?愿捐土三尺,以表寸心。”众人视其老态龙钟,何来力气捐土,大笑其“力不从心”,各自回家。

次日,洪水暴涨,石拱桥被淹没在洪水中。

数日,洪水退去,石拱桥经受考验,桥面上增高三尺潮泥。匠人见桥已成,欢欣雀跃,回想洪水前老者捐土三尺之说,无不惊叹。

此后,海棠公公为海棠桥捐土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海棠公公为海棠桥捐土三尺,成了群众为修桥补路积极捐款捐物捐力的美丽化身。海棠桥桥面上的三尺土,虽然历经风雨,但现在到海棠桥依然看得到。

在海棠公园内,还有怀古亭、海棠亭、秦观像等景观,这些都是1988年原址上仿古重建的,使得这里古韵犹存。并且还在西北隅新建了两层仿古琉璃式建筑——横县博物馆,集中陈列历年县内发掘收集的珍贵文物数百件,其中有《夫子杏坛图》,圭壁铜鼓、各式钱币、石器、瓷器、壮族生产生活用品等,在此可详细了解横县2100多年人文历史的沧桑演变,领略骆越后人聪慧的才智。

每日晨曦黄昏,晴晚月夜都有许多居民到此休闲游乐。海棠公园里古今文化,也吸引着众多学术团体和游人到此参观游览。随着"花都"经济的蓬勃发展,“花都”文化必然伴随凸显其重要的一面,从经济“花都”逐步过渡到文化“花都”,从而形成一部新的横县发展史。千年的海棠文化将成为“花都”文化和发展“花都”旅游的新亮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