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后人如何 范文程墓在哪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2 12:46
  • 提问者网友:做自己de王妃
  • 2021-04-02 07:14
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后人如何 范文程墓在哪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4-02 08:15
洪承畴是经过心理挣扎才投降清朝的。他儒学根底深厚,自然知道纲常伦理,重视个人名节。被俘之初,洪承畴不发一言,对来劝降的人闭目不见,只求速。求和求降的转变是怎么完成的呢?肯定不是皇太极和庄妃这对夫妻施展美人计的结果。倒是比洪承畴早降清的汉人范文程抓住了洪的心理——这个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裔,当初主动投奔清朝,引起了大明朝野不小的骚动。范文程来劝降的时候,洪承畴根本就不看他,闭目养神。范文程也没想一次就能劝降洪承畴,丝毫不提招降之事,反而和洪承畴大谈诗书典籍。洪承畴久居兵戎,又身陷塞外,竟然听到中原掌故和儒家典籍,耳目一新,睁眼和范文程相谈甚欢。谈话间,房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正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轻轻地把它掸掉。范文程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回去奏报皇太极:“洪承畴不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的确,洪承畴并没有必之心。他对人世有深深的留恋。从小,洪承畴就立志要治国平天下,从政后事业心很重。他办事务实狠辣,涉猎广阔。被俘时,洪承畴50岁,身体还很好,能力卓越,政治经验丰富,正处于迎接事业新辉煌的关键时刻。原本想着大干一场,突然成了阶下囚,洪承畴不甘心。

  皇太极很赞同范文程对洪承畴的判断,对洪承畴的恩遇更加优厚,希望招降为己所用。良禽择木而栖。崇祯和皇太极相比,崇祯乖戾多动、政无定法、吝啬多疑,政治上极不成熟;皇太极则稳重厚道,文韬武略远在崇祯之上,他统率的清王朝朝气蓬勃,正处于茁壮成长时期。回想崇祯皇帝治下明朝臣子的遭遇(比如袁崇焕、孙传庭),再看看皇太极治下清朝百官的状态和前途,洪承畴的心理天平开始朝皇太极和清王朝一边倾斜了。直到有一天,皇太极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洪承畴大受感动。他有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和经验,就缺少需要皇帝支持的“天时”了,当即表示归顺大清。皇太极喜出望外,宣布找到了平定天下的向导。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鸠书
  • 2021-04-02 09:15
范文程于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因病去世,终年70岁。赐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文肃”。
范文程有六个儿子:范承荫,范承谟,范承勋,范承斌,范承烈,范承祚。
其中次子范承谟进士出身,曾任职翰林院,累迁至浙江巡抚。1672年(康熙十一年)十月,范承谟被擢升为福建总督,并加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耿精忠反,囚禁范承谟,1676年(康熙十五年)九月遇害,其幕客嵇永仁、王龙光、沈天成、从弟范承谱等五十三人同时遇害。
三子范承勋于康熙二十三年,举廉吏,擢内阁学士。二十五年,擢云贵总督,历官至云贵总督。三藩之乱时,督运粮饷于湖广、云南,有功劳。三十三年,迁都察院左都御史。三十八年,任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五十三年,卒。
范文程的孙子:
范时崇,官至左都御史、兵部尚书;
范时绎,官至都统、户部尚书、工部尚书;
范时捷,官至提督、镶白旗汉军都统;
范时绶,官至左都御史、都统、工部尚书、刑部尚书;
范时纪,官至副都统、侍郎。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